衡阳县简政放权经验做法获省政府肯定推介


喜报!衡阳县被省政府点名

--衡阳县简政放权经验做法获省政府肯定推介

 

近日,湖南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2021年一季度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的通报》,对2021年一季度全省各市州、省直各相关单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经验做法进行了表彰和推介。

据了解,省交通运输厅、长沙、岳阳等8个部门和市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介。其中,只有衡阳县《深化简政放权,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区被省政府点名表彰并推介。

今年以来,衡阳县以园区赋权改革为切入点,持续出台《衡阳县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五条措施》和《关于推进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等硬性措施,为发展赋权、为办事松绑,让企业“进一条门、找一个人、填一份表、上一张网、盖一个章、办一件事”,真正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   

 

省直部门、市州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

 

一、打好组合拳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贯彻“三高四新”战略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沙市创新推进“一圈一带”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三、衡阳县深化简政放权 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四、岳阳市聚焦群众办事更便捷 以信息化手段构建高质量政务服务“分店”模式

五、益阳市深入推行“好差评”制度 “四评”促进“三转变两提升”

六、申办材料降门槛 政务服务提质效——郴州市创新举措启动政务服务事项“降门槛”专项行动

七、娄底市以作风转变服务提速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八、湘西自治州深“度”发力集成服务 全面实现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

 

  

衡阳县深化简政放权  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衡阳县聚焦审批服务和顽瘴固疾,以园区改革为切口,出台《衡阳县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五条措施》和《关于推进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为发展赋权,为办事松绑,以政府权力的“减”、不良作风的“除”,实现企业效益的“加”、县域发展的“乘”,努力在落实“三高四新”“一体两翼”战略中当排头兵。

(一)放权,让园区说了算。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最关键在于给园区放权。始终坚持应放尽放、能放快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放权赋能,真正让园区说了算。一方面,聚焦园区事园区办,实行先放权、后规范。按照“直接赋权、委托行使、服务前移、审批直报”方式,一次性将涉及园区的14项直接赋权事项和63项委托行使事项全部授权园区,最大程度权力下放。积极规范下放权力运行,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限,提高行政效率,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用得好、管到位。坚持“谁审批、谁担责”,明确由园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跟踪指导,坚决防止出现管辖真空、监管真空。配套建设园区政务中心,稳妥做好下放权力衔接工作,坚决防止人进事不进、明放暗不放,确保工作不脱节。另一方面,聚焦一件事一次办,实行码上办、网上办。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园区政务系统与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实行“一门进出、一窗受理、跨域联办、一网通办”,着力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大力推行“零见面”服务,实行“容缺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认”,让办事群众享受“母亲式”服务。同时,加快推广“蒸好办”APP应用,通过全程“帮代办”、二维码“网上办”和终端窗口“自己办”,做到“进一家门、上一张网、办所有事”。

(二)简政,让群众少跑路。始终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深化审批流程再造,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推行极简审批。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将涉及园区赋权事项的623个审批环节优化为266个环节,原则上审批环节不超过3个。持续精简审批附件资料,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附件和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部门自行设置的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坚决防止程序空转。截至目前,累计压缩附件资料共123项。同时,实行容缺审批,大力推行审管分离,将原来12个部门26个印章整合成“行政审批专用章”,对园区作出决定的审批事项采取“见章盖章”,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压减审批办结时限,所有赋权事项办结时间在法定规定的基数上刚性压缩三分之一。二是推行清单管理。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推行最简化县级权责清单,原则上凡未列入清单的一律不得要求审批。实行“三即”承诺制,原则上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在取得用地后即可开工,新建商品房在房屋交付时即核发不动产权证,一般市场主体领照即开业。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凡需开展涉企检查的部门须于每年3月统一备案,且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执法检查不超过1/年。全面清理和梳理各类涉企扶持政策,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让惠企政策“一站式变现”。三是推行银行模式。率先导入银行管理服务理念,对部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私人定制”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行“好差评”制度,对服务人员按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评价。同时加强评价成果运用,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闭环衔接。成立政务服务专班,综合安排大堂经理1名、窗口接待2名、办事专窗20个、“帮代办”专班12人,加强礼仪培训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三)服务,让企业干得好。始终聚焦突出问题、顽瘴痼疾,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和权力监督,确保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是实施岗位效能评价。实施营商环境实时监测评价,定期邀请企业家和老百姓对政务服务岗位进行公开测评排名,测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严格营商环境考核,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核分值不低于10分。实行损害营商环境黄牌警告制度,建立快查快处机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微信和邮箱,及时收集办理意见建议,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设立“企业接待日”,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帮扶、“一对一”接待,定期到企业车间现场办公,当好企业的“保姆”和“店小二”。组建政策宣讲“轻骑兵”队伍,定期上门为企业提供事务协调、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政策解读等服务,打造“亲商管家”品牌。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鼓励领导干部与企业家、项目负责人“交朋友”。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优秀职业经理人”,形成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社会风尚。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聚焦任务目标和时序要求,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检查、督查、评估、通报等多种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聚焦顽瘴痼疾和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专项巡察,打通营商环境中的梗阻。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及时曝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典型行为,严肃追究损害营商环境失职失责和作风问题,形成强大震慑。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