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核心,深度开发运用信息资源,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壮大信息网络经济,构建智能化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新模式,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打造数字衡阳县。
1、夯实信息基础。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改造建设大容量、高速率的城域骨干网,加快县城和一区三园三基地及中心镇等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光纤进商业楼宇、住宅小区、公共场所。积极推广新一代传输技术、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争取尽早实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升级换代。推进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加快建设数字广播电视网,积极发展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媒体新业态,着力实施农村“宽带通”工程,引导发展农村无线宽带,实现全部行政村宽带可接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到2015年,完成数字衡阳县基本框架,移动、电信、有线电视信号无缝覆盖,全县畅通,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家庭宽带接入率达到6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万户以上,移动用户达到60万户以上,城镇有线数字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有线数字电视覆盖率达50%,有线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5万户。
2、发展信息服务。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三网融合”增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增值服务业,推广车载导航、GPS定位等信息服务产品。实施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工程,构建数字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积极推广嵌入式软件,推广发展金融税控、电力等行业应用特色软件,支持发展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软件。扶持涉农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软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比例达到60%。
3、推广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建设我县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验区,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大力实施企业信息“登高计划”,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衡利丰陶瓷、恒生制药、衡泰机械等优势骨干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推进工业研发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应用,着力实施农村信息化管理“零公里”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等10大农村农业信息化工程,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供应链管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推动物流、旅游、商务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加快数字城镇、数字校园、数字家庭、数字办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利、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医疗等建设,促进重要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转型。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综合指数”提高到0.6。
4、提升信息化水平。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和部门办公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全县各级政务部门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政府网上办公服务平台,改造升级县党政门户网站。加强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空间地理等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推动部门间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文化馆,创新发展网络民生和网络舆情,加快推进教育科研、医药卫生、就业社保信息化和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到2015年,县、乡政务部门电子政务覆盖率达到100%,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率达到80%,网络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