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十二五”战略任务之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解读

    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性服务业集聚中心,改造提质传统服务业,积极扩大内需,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消费性经济,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实力。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繁荣商贸物流。 总体构想是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两个布局,打造三大体系,实现四大提升。 即围绕“商贸活县”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做好全县主要商业网点布局,打造休闲旅游商业、农产品集散流通商业与社区商业三大体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锁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强我县商贸流通业在衡阳地区的地位四大提升。全县商业空间布局为一主四副,即以县城为商业中心,渣江、洪市、井头、金兰等乡镇为商业副中心。县城规划中心路为一级商业区,英陂新区为二级商业区,新正街为综合商业街,蒸阳大道西路为精品服饰特色街,中洲公园正面为休闲商业街,城西大道为汽摩一条街,船山路为餐饮特色街。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好全县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新建集兵、渣江、石市、台源、丰源、杉桥、金兰、县工业园农贸市场和农业机械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城西、城东、蒸阳建材大市场等现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镇乡集贸市场, 加快全县商业聚集区、专业市场和城乡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繁荣生活性服务业。搞好全县加油站点规划布局,支持县城超市与国际品牌超市合作做大做强,发展连锁商业集团,实施供销合作“新网”工程,以衡阳新合作湘南物流产业园和灵瑞寺国家粮食储备库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成以物流园区为主导、若干个物流(配送)中 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保证地方储备粮充足,加强国有储备粮库建设,力争2015年全县国家级、省级、县级储备粮分别达到453.5万吨规模,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抓好衡阳新合作物流、城西市场改造、100万头生猪机械化屠宰厂等重大项目建设。
    2、做大金融保险。 创新发展金融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创建金融安全区,确保全县金融保险 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形象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现代化,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稳步发展城乡合作银行,推进银企合作,拓展消费信贷,扩大信贷投入。充分发挥好现有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 引进一批国内外金融保险企业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鼓励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和外资等参股,支持企业融资、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行为,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重点支持 恒生制药、安邦农业等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为种养大户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健全保险服务体系,加强保险信用建设,积极发展保险业,支持保险公司投资我县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全县金融机构 进一步拓展政策性银行业务领域,拓宽商业性服务项目,引入其他1-2家其它商业银行入驻我县,试办2-3家村镇银行,1-2家小额信贷公司。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争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机构。规范和做强城建投、土地储备中心等各类投融资平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到“十二五”末, 实现存款余额25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00亿元。贷款余额11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净增2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净增30亿元,消费等其他贷款净增10亿元。
    3、创新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中心、三区域”布局,打造“三大品牌、创建 4A 景区”,以建设岣嵝锋国家森林公园 (创 4A 景区) ,王船山、夏明翰故居、三香生态园、万源湖旅游开发区为中心,充分发挥名人、名山、名水、名寺和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全面开发和提升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衡阳县特色的旅游和文化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湘中、湘南地区重要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全县旅游景区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域和一个旅游中心 ,规划14 个特色旅游区(带)。即东部山水风光、城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着力打造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健身旅游区,板市—潮江—集兵—樟木—伊山寺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带,万源湖景区—界牌古镇陶器制作体验旅游区,石市“全国竹木雕之乡”丹山碧水与青少年拓展项目旅游区;南部绿水青山水体旅游区着力打造牛形山水库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关市—井头双溪水库、三阳山山水风光旅游区,演陂清水温泉休闲旅游区;北部名人故里、宗教与历史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船山、明翰历史文化游览区,琼瑶“情文化”溯源游览区,聚湖峰自然宗教文化游览区,九峰山森林生态游览区;西渡镇旅游中心区着力打造西渡镇旅游服务中心,现代化滨水城镇观光休闲旅游区,西渡园区农业观光休闲旅 游区。在搞好上述景点景区开 发的基础上,精心推出市县一日游、二日等假日游线路,搞好旅游配套服务, 全县新建景区四星级宾馆23个, 增强景区景点在住宿、饮食、行车、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吸引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和氛围。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4、优化商务服务。 依托商务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集网上展示、电子商务、信用发布、资源共享、供需发布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发展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工商咨询、专利代理、产权交易、人才交流等专业中介服务,鼓励发展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项目和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积极发展房产、汽车博览会等会展服务。注重品牌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推动本土优秀商务机构强强联合,形成一批知名的商务服务品牌。规范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和良性发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建成衡阳市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
    5、发展房地产业。 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性购房,限制投机性购房,规划建设市房地产交易服务会展中心。大力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鼓励发展精装修住宅,适度开发高档住宅和商务用房,推进农村建房市场化,构建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支持农民安居房建设,推进农村和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加快生态型、舒适型居住小区以及低碳标准房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型住宅。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健全物业服务体系,培育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十二五”期间, 新建廉租住房3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2000套,新建住宅精装修比例达到30%,到201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6、积极促进消费。全面改善消费预期,建立以市场主导、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共同参与的信用消费体系,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积累型消费与预支型消费、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协调发展,推动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消费需求。采取差别政策,引导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行为,充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发动机作用,进一步稳定并扩大住房、汽车、通讯等发展型消费,培育壮大旅游文化、教育娱乐、保健健身等休闲型消费。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大力开展西渡名店、名菜、名师百街万店无假货活动,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构建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和谐的消费环境。精心打造商业步行街、购物休闲步行街、精品服饰商业街、风味美食街等特色消费街区建设,构建便利舒适的购物饮食消费环境。支持餐饮业快速扩张,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家庭式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形成养老专业化新格局。围绕便民利民目标,培育专业家政服务公司,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保健看护、保洁保安等家政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市场化、网络化、品牌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婚庆礼仪等服务行业。鼓励恢复传统酒肆、小吃店铺、茶馆、药铺等传统特色商业和展示活动,培育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