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十二五”战略任务之九:加快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解读

 

牢固树立以技术领先确保经济领先的理念,积极构建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基础的自主创新体系,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衡阳县制造向衡阳县创造转变。

1、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合作,造就一批高层次学科技术带头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党政领导干部骨干以及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将引人与引智紧密结合,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大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实施“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依托国家培训机构,重点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500名工程技术人才、600名优秀骨干教师、400名优秀骨干医生和2个杰出科学创新团队。科学使用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要素分配制度,建立健全高端人才流动的人事与户籍管理、福利保障、住房与子女就读等政策,重奖有重大科技发明、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打造人才高地,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社会环境。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养2000名典型农村实用人才。确保“十二五”期间,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人才的综合力不断加强;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5000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000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左右,基本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突出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创新引导资金作用,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构建社会化、多元化支持企业创新的投融资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突出衡利丰、恒生制药等知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骨干企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起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打响衡阳县品牌,提升综合实力,以产业实力壮大带动经济实力提升。到2015年,80%以上中小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5项,争创国家级名牌3个,省级名牌5个,市级名牌10个。

3、打造创新平台。围绕先进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依托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采取对外引进和本地企业共建等方式,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完善提升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十二五”期间,集中建设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