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五年(2018-2022)发展规划


衡阳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五年(2018-2022)发展规划

衡阳县人民政府

2017119日)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确立一个有扎实产业基础、有大型龙头企业支撑、有良好品牌形象的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发展,在全省规划和建设一批“一县一特”活力足、实力强、特色鲜明、差异性突出的领军型农业产业。同时,当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转型升级期。我县亟需依托现有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培育1个农业支柱产业,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开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大局和谐稳定新局面。因此,我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确定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作为全县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并制订衡阳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主要依据《湖南省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湖南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湖南省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实施方案》、《衡阳市“十三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衡阳县“十三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衡阳县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规划期限为5年,即从2018年起至2022年。

 

第一章  产业基础及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

我县地处湘中偏南,25个乡镇,总人口124.7万,农业人口106万,耕地面积104.5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一)地理区位。衡阳县位于湘中偏南,距衡阳市20公里,高速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土壤资源。全县总面积25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5万亩,土壤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特别是高档优质稻生长。

(三)地形气候。衡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452毫米,年平均气温17.9℃左右,日平均稳定通过10℃的积温达5487℃,年日照1752小时,日平均日照4.9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12.54千卡/平方米,无霜期289天森林覆盖率为42.7%,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为 100%。空气质量达标率91.7%,地表水质达标率100%,非常适合发展高档优质富硒水稻产业。

(四)土壤状况。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特别是硒元素含量丰富,表土有机质含量1.5-2.0%PH值适中,土层深厚,适合富硒高档优质稻谷的生长发育。

二、产业基础良好

全县历年粮食播种面积150万亩以上,高档优质稻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大格局基本形成。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已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农村致富、产业脱贫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有生产优质大基地。“企业依托协会,协会组织大户,大户创建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订单化生产路子,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120万亩(其中富硒高档优质稻基地50万亩)。由湖南角山米业牵头发起成立了衡阳县高档优质稻产业协会,协会发展会员301个,带动引领30亩以上种粮大户8654户、家庭农场486家、合作社179个,流转水田近60万亩。基地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通过严格检测、筛选,统一按种植技术要求生产,实行专业化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生产的稻谷订单企业定向、定价收购。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服务面积5000亩或服务农户300户以上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企业9个,农机合作社61个,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数占农户总数20%以上。其中安邦农业年服务面积8.5万亩以上,梅花、群星、天泰、仕杰等农机合作社年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

(二)有加工领军大龙头。以湖南角山米业领军,全县发展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9家),优质稻米产业年加工总产值20亿元以上。湖南角山米业拥有低温充氮保鲜高标准稻谷仓储能力50.5万吨、全国领先的年产50万吨智能PLC控制稻谷加工线,公司自主研发的业务信息化系统、业务追溯系统、基地追溯系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中国绿色食品认证、C标志计量免检,现拥有35项科技创新、9项实用型专利,发明专利16项,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全国百佳粮油企业、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等荣誉,公司西渡园区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稻谷仓储和加工基地。工厂被誉为“中国大米工厂典范”,“角山”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其致力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南岳寿米”和正在注册的“岣嵝峰硒米”地理标志品牌将进一步提升我县乃至全市的稻米品牌形象、引领湘米产业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鲲米业拥有年产12万吨优质大米的现代化生产线,公司是全省通过认证的三大有机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三)有核心技术大支撑。基地建设方面,角山米业开发的“无公害优质富硒稻高效栽培及产业化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衡阳市重点科技成果项目,研发的“水稻叶面富硒营养调节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确保每粒大米硒的含量在0.2-0.3mg/kg,符合人体最佳硒摄入量。质量管理方面,领军龙头企业湖南角山米业在国内第一家建成了从水稻育苗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体系。公司投入400多万元用于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建设,实现了一袋一码溯源,让消费者参与监督生产每一个环节,用工匠精神重塑消费者对湖南大米的喜爱,给消费者带来直观的展示和信任的微笑。加工工艺方面。角山米业的年产50万吨全智能PLC控制大米生产线,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大米生产工艺,采用35项科技创新,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关灯智能生产,是高效智能的黑灯工厂,28道工艺,粒粒甄选,是湖南首家配备智能红外CCD色选技术,剔除玻璃等恶性杂质。湖南首家配备全智能自动化包装设备,车间达到熟食卫生标准。产品黄粒米率、碎米率、腹白度、食味值等关键指标精确控制在0.2%内波动,碎米率下降2%,出米率提高1%,吨电耗下降10%。大米质量一致性的行业性难题率先得到有效解决。

(四)有产业政策大扶持。我县是全省优质稻生产优势区域县,做优做强湘米工程项目重点县。粮食产能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国先进。已先后12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在产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上,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人民政府有一套成熟的粮食生产经验和一系列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投入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为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开发提供了坚强的投入保障。

三、项目实施经验丰富

(一)人才队伍强大。衡阳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项目建设主要单位为衡阳县农业局、农机局、农经服务中心、商粮局、农开办、国土局、水利局、扶贫办等涉农部门,衡阳县高档优质稻产业协会和角山米业、金鲲米业、安邦农业等龙头企业,拥有各方面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副高技术职称以上人员8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00余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220余人。技术力量雄厚,能够承担项目建设及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二)项目成果丰硕。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强县,取得过许多重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果。九十年代初,衡阳县承担亩产过吨粮县项目、2004-2005年湖南高档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县、2009年以来衡阳县列入袁隆平院士“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建设、2010-2016年湖南做优做强湘米工程项目县。2003年以来衡阳县先后12次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时任县长白一峰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亲自接见。2009年以来,衡阳县列入湖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其中2013年列为湖南省(3个)双季稻整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县。2012年、2014年全省集中育秧名列全省第一。2015年承办了全省做优做强湘米工程杂交晚稻新品种新闻发布现场会。这些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引进大批优良品种及生产、仓储、加工的先进设备,初步建立优质稻产业链技术物质基础。

(三)科研支持单位力量雄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水稻所、湖南省粮油处、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水稻所、湖南农业大学,协作单位湖南农邦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角山米业,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找到了坚实的技术依托和牢固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市场前景及面临问题分析

 

一、产业发展必要性

(一)把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作为我县“一县一特”产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项目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因地制宜重点支持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和形成优势农业产业带,做大做强优势农业产业,整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把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作为我县“一县一特”产业是实施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需要。贫困农户要长期、稳定、有效脱贫,关键依靠产业扶贫。我县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实现产业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优质稻产业。目前,以角山米业领军的粮食龙头企业秉承“组织农民干、带领农民赚”的产业扶贫理念,已创造“农户长效稳定脱贫、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金融)扶贫模式。其经验在全省推介,模式在全市推广,得到了国家扶贫办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受贫困群众欢迎。参与角山米业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近1/3,预计今年3年将为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三)把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作为我县“一县一特”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优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县过去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偏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制约了粮食生产发展。通过实施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农田现有设施进行修复、配套和完善,新建部分灌溉沟渠,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前景

(一)市场空间巨大我县生产稻谷除自食、饲料用粮和少量种子用粮外,每年约有20万吨进入市场流通,是各粮食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加之毗邻我县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又是国内需要调进稻谷的主要市场,为我县稻米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富硒高档优质稻米在出口上能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抢占国际市场,形成市场竞争能力。

(二)消费需求旺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健康、营养的有机生态稻米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富硒高档优质稻是粮食生产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现实需要。市场对每公斤50元以上的有机生态稻米需求越来越大。

(三)发展前景广阔。通过项目建设,使我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达到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全县水稻优质稻种植率不断提高,仓储、加工、销售企业进一步改造升级、优质稻米品质由现在中档为主向高档转变,建立稳固销售市场,农民种粮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我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虽然我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自然灾害频发,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不高,种粮比较效益低,耕地质量、农产品品质亟待提高等发展制约瓶颈,必须在今后的产业建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第三章  产业发展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大力发展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建设,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价值链的思路,建成富硒高档优质稻全产业链,推进我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二、总体目标

2022年,全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将推出一个自主研发的国内米质最优的富硒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建成一个4000亩以上的新品种繁育基地,培育一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角山米业),打造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南岳寿米)和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岣嵝峰硒米),形成一个年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富硒高档优质稻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湖南角山米业入围全国粮食产业行业十强。实现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品质高档化、种植区域化、环境优良化、栽培无害化、产销订单化”发展。

(一)基地目标。建成富硒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以上。项目建设分为三区:核心区为衡阳县西渡、台源、渣江、三湖、演陂、洪市等11个高档优质稻生产核心乡镇;示范区为全县核心区外的14个高档优质稻生产示范乡镇;辐射区为我县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龙头企业角山米业、金鲲米业、安邦农业等链接的县外生产基地,主要有邵东、衡南、衡东、衡山和南岳区等周边兄弟县市。项目分二个阶段实施,2018-2020年为基地转换定型期,稳定发展富硒高档优质稻基地80万亩;2021-2022年为基地巩固扩展期,再扩大富硒高档优质稻基地20万亩。实现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基地带动和帮助400012000名以上贫困农户脱贫。

(二)主体培育和加工产值目标。培育富硒高档优质稻种植新型经营主体1万名以上,稻米加工龙头企业15家以上,服务能力1万亩以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以上,实现富硒高档优质稻米年加工总产值过50亿元。

(三)品牌目标。粮食企业“三品”认证率100%,其中绿色食品认证20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5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1个,全省十大农业企业品牌1个,全省十大农产品品牌1个,获得“南岳寿米”公共区域性品牌认定。促进粮食生产质量、效益、竞争力全提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特别是助推产业扶贫作为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稻谷精深加工产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档优质稻产业的整体效益;通过研究、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坚持质量安全原则。建立和完善稻米生产及加工标准体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溯源体系。大力推进富硒高档优质稻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合科技资源,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和原始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基地。

四、建设内容

(一)做强基地。一是稳定基地面积。巩固S315线、S210线和西界线,打造西渡、台源、渣江、石市、三湖、洪市、演陂、库宗桥、金兰等11个乡镇4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核心片。稳定樟木、集兵、岣嵝、杉桥等14个乡镇3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示范片。拓展南岳、衡山、衡南、衡东、邵东等周边县市的3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链接辐射区。在岣嵝、溪江、库宗桥、台源等乡镇建立4000亩常规良繁基地。二是统一品种技术。根据订单要求,主推使用角山米业自主研发的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和泰优390、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等高档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重点推广种子包衣控病、健苗控药、灯和性诱剂控蛾、蜂蛙鸭控螟、天敌控虱等绿色两型栽培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专业化服务水平,节省成本,减少农药等环境污染,提高品质三是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围绕“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目标,大力建设乡镇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畜禽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实现农业公共服务向村组、农户全覆盖。在全县实现机械耕整、机械插秧、联合收割、粮食烘干四个关键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服务面积10000亩或服务农户500户以上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企业20个以上,农机合作社120个以上,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数占农户总数35%以上。

(二)做强产业。一是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在张力。通过出租、转让、转包、代耕代育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采取信贷联保贷款、农业保险兜底、产业精准扶贫等措施,支持发展种粮经营主体。按照“主体+基地+企业”产业化开发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角山米业、金鲲米业等加工企业直接与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签订高档优质稻等订单生产合同,建设高档优质稻等生产基地,为加工企业创建优质稻谷生产基地,破解销售难题、提升产品效益,实现主体、企业“双赢”。二是充分激发产业协会组织活力。坚持“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主体、大户参与、订单收购”的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发展路子,进一步发挥高档优质稻产业协会的“对接大户、对接产业、对接金融、对接服务、对接政策、对接市场”7个对接作用,年新发展会员50个以上,年新增流转土地5万亩以上,年新增富硒高档优质稻10万亩以上,实行一片一品种植。三是充分激发加工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动力。以西渡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领军型龙头企业湖南角山米业为核心,依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能力优势,将衡阳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园中园”粮食加工产业园建设成代表衡阳粮食产业的地标式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全县粮食精深加工企业的行业整合和产业融合集群集聚发展。其中角山米业50万吨粮食加工产能满负荷生产,实现年产值20亿元。金鲲、安邦、仕杰、日升等龙头企业产加工能力提升1倍以上。

(三)做强品牌。实施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的“三年品牌行动”和“五年品牌计划”,提升稻米加工品质,提高产业附加值,进一步强化富硒高档优质稻米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一是创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南岳寿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的申报认定工作,并争取在2020年前评选为湖南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创建3个知名农业企业品牌。计划在5年内培育3个以上稻米深加工知名农业企业品牌,力争角山米业荣获湖南省“十大农业企业品牌”,2022年入围全国粮食品牌前10行列。三是创建一批富硒米等绿色产品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三品一标”和质量安全认证。力争3年内全县粮食加工企业获得“三品”认证率100%“岣嵝峰硒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通过认证,稻米加工产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个。四是创建一套稻米品质溯源体系。运用湖南角山米业建成稻米全程溯源的先进经验,在所有富硒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完善从水稻育苗到餐桌全程溯源体系,让富硒高档优质稻米生产的每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营,实现一袋一码溯源,消费者通过扫码,产品产地、生产者、基地土壤和水源检测结果、稻谷生产温湿度记录、稻谷检测储存加工出厂检验结果等等,一目了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成立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担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其中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由县农业局、财政局、国土局、商粮局、市监局、农开办、水利局、农机局、农经服务中心、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农业局,由农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由县农业局总农艺师任组长,相关单位分管技术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技术专家和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服务组,在富硒高档优质稻生产关键时段,进驻各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夺得高产。

(二)加强政策支持。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2018年投资1500万元,主要支持高档优质稻产业的烘干设施、企业改造升级、优质稻基地建设和办点示范等,实行先建设后补助。以后专项资金逐年递增10%以上。二是整合项目投入。整合产粮大县、集中育秧、高产创建、国土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的投入将富硒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主要创建内容,实现高档优质稻的绿色高产。三是拓展金融投入。巩固金融机构与粮食加工企业、种粮大户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其加大对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开发新品种,支持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

(三)加强技术服务。采用分村组举办培训班,分期进行技术讲座,分户印发技术资料,临田开展生产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基地的每个农户。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推广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氮、磷、钾配合施用)和病虫统防技术(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做到“一控两减三基本”,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高于40%,实现我县高档优质稻生产的无害化。

(四)加强督查考核。将发展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工作列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全年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领导小组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从成员单位抽调专门力量成立督查组,定期检查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富硒高档优质稻产业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