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3
作者: 上海大学 苟燕楠 上海市浦东新区财政局 徐欣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11期
成本是绩效的基础。财政紧平衡形势下,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务必降本增效,好钢用在刀刃上,花好每一分钱,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围绕浦东“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推进计划,依据“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能定额、可比较”的选择标准,共选择14个试点项目,首批为校舍安全达标维修、黎明焚烧厂垃圾处置费等9个试点项目;第二批为公利医院大修设备添置、养老机构开办费等5个试点项目。试点工作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区领导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区人大积极加强指导和监督,区财政局和8个区级试点部门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试点工作成效显著,通过成本预算绩效分析,14个试点项目总金额58亿元,可实现降本7亿元,降本幅度12%。 严控运营成本,完善绩效指标。生活垃圾转运费项目从三个方面开展试点改进工作:一是实地考察生活垃圾转运站和中转站周围居民社区,记录工艺和作业流程,重点对周围居民以及转运站员工进行访谈、满意度测评以及相关数据收集。二是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和中转路线,重构组织框架,确保人员与岗位精准匹配,同时,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严控运营成本。三是根据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改进绩效指标,并且建立长效反馈机制,与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理顺政府职能,层层规范成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改进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基于政府职能剔除关联度低的成本,避免交叉重叠,部门预算回归部门职能。二是基于绩效目标优化现行成本,保障与绩效目标实现关联度高的支出,调减或剔除与绩效目标实现关联度不高的支出。三是基于必要成本严控支出,深化细化成本核算内容,锱铢必较,做足“绣花”功夫。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优化成本结构,参考市场定价。安全达标项目的改进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项目内容优化成本结构,剔除无关内容。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每平米均价限定成本总额,未严格限定实施内容。通过梳理常见维修内容和实地走访业务部门,明确了“屋面防水”等十个基本维修模块,优化了成本构成。二是通过市场询价修订基本维修模块内容和支出单价,根据业务部门选择的维修模块核定支出,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实施动态调整,健全激励机制。垃圾处置项目的改进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精确核算成本。现行垃圾处理单价在项目初期核定,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分析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根据实际情况精确核定成本。二是评价效益水平。通过收集项目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行业标准和特征、实施单位的营运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全面分析项目运营情况,聚焦“上网发电能力”和“资源再利用率”两项指标衡量项目效益水平。三是设计激励机制。根据垃圾处理量、处理时间、设备运行效率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对员工实施奖惩。 合理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预算成本的方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绩效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更要实事求是,有持续稳定的财力基础,面子工程、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均会导致成本失控。绩效目标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充分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忌以偏概全,没有广泛认同,预算执行阶段将面临重重阻力,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绩效目标要大处着眼,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政府战略,行使部门职能,政府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要一线贯通、纲举目张。 科学设计成本构成。成本预算绩效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实现绩效目标的方便法门,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就必须改革创新,应用新技术和流程再造往往能大幅降低成本。打开成本,根据项目特性归集成本,剔除不必要的成本,设定合理的成本标准既是常规操作,也要视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成本标准定高了会挤压财政空间,导致财政平衡左支右绌,低了则影响公共服务提供水平;成本细化有利于加强预算控制,代价则是预算执行的灵活性下降。财政紧平衡凸显了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务必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厉行节约,艰苦奋斗。 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必须变革政府运转模式,完善财会监督体系、优化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划分部门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均会对提升成本预算绩效带来重大机遇。聚焦“国之大者”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强大动力。长期看,人是成本预算绩效中最活跃的因素,既要保障必要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控制人的成本,避免预算失衡,同时,要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预算参与各方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