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十二五”战略任务之七:加快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解读

 

对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实现全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功能定位清晰合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优化空间开发布局。

1、实施功能分区。按照国、省已经划定的功能区划,根据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全县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县划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分区。重点开发区。范围包括全县“一区(西渡经开区)三园(界牌石市陶瓷工业园、关市铁矿工业园、洪市钒矿工业园)三基地(井头石材基地、库宗家具基地、演陂建材基地)”,总面积约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全县陶瓷、医药、机械制造、采矿、光伏、轻工、电子、农产品加工、建材、家具十大优势产业。加大用地供给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城镇产业和要素聚集能力,接收和容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到2015年,重点开发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县的8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建设用地占全县建设用地的80%,建成一批新的产业基地和城镇新区。限制开发区。除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外,县境内其余地区均为限制开发区,总面积23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3%。适度发展限制开发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足、关系生态安全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落实财税支持等政策,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支持农业限制开发乡镇适度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农业和矿业经济,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支持10个生态型限制开发乡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示范区。到2015年,农产品生产供应量占全县的85%以上,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产品供给基地。禁止开发区。范围包括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县级森林公园陈坪林场两个自然保护区及夏明翰、王船山等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退耕还林地区,水源保护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约为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依法加强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对以“五山(岣嵝峰、九峰山、大云山、金华山、黄龙山)五水(蒸水、武水、演水、岳沙河、杉旭河)”为骨架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全县基本农田、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河流源头及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和治理,建成生态屏障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严禁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到2015年,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2、优化产业布局。工业:重点布局“一区三园三基地”。西渡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陶瓷、光伏、电子、轻工、医药、农产品加工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服务业:重点布局县城和中心镇,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消费经济、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和批发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农业:重点布局限制开发区,县城城郊及中心镇郊区主要发展果蔬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都市农业;限制开发的山区、平原丘岗区和河库水域区等,分区发展粮食、油料、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和湘莲、黄花菜、马蹄、西甜瓜等特色小宗农产品和名特水产,并结合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