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保建设,在科学跨越中实现生态转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生态绿色衡阳县,确保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到2015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20%。
1、构筑生态屏障。以扩大绿色覆盖、建设宜居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重点,突出功能性生态建设,巩固提升以“五山五水”为自然屏障的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紫色页岩和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区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生物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完成石漠化治理20万亩。强化界牌、关市等矿区森林修复,加快植被恢复。界牌、岣嵝、井头、关市、洪市等五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率达70%。加强蒸水、武水、演水流域防护林体系和水源涵养林体系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沿河森林生态屏障。突出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建设,改善提升岣嵝峰、陈坪林场、九峰林场、三阳林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以构筑城镇生态圈为重点,推进“三边”造林,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和社区公园。积极推进油茶、楠竹等经济林建设,在提升生态水平中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省级生态村10个,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环境优美乡镇1个。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从严保护和管理现有林地。落实生态功能区划,规划生态功能区对资源开发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快开展区域被损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到2015年,全县林地面积增加10万亩,达到21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40%以上,河流道路两旁绿化率达90%以上,达到全国园林绿化城市标准;生态公益林面积100万亩,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30次/10万公顷以内,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建设国家
2、发展绿色经济。以争创“两型”社会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带动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两型”化改造和低碳化发展,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低碳生产,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和碳技术交易,加快发展以低碳技术为主要特征、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绿色新兴产业,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强化规划引导,落实标准要求,打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社区。扩大政府绿色采购,实施绿色产品惠民工程,引导支持居民循环消费、节约消费,转变消费模式。以环保、生态、绿色为主题开展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生态宜居城镇和生态宜居村庄。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机制,示范区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元、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
3、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镇环境。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核心,重点解决我县部分水源受重金属、氨氮、化学需氧量等特征污染物威协问题。到2015年集中式供水的城镇饮用水源达标率达97%。推进生活污染源治理,实现主要水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全面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5万吨)项目建设,分期完成洪市镇、渣江镇、金兰镇、台源镇日处理1万吨废水和界牌镇2万吨、井头镇1.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乡(镇)转运,集中处置,完成县利达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同时完成界牌片、渣江片、洪市片、金兰片、曲兰片、井头片等六个片区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任务。加强污染物减排。推进污染物综合控制,强力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工程,完成华强水泥厂立窑拆除、界牌陶瓷总厂,红星、星光、日用陶瓷、岳峰瓷厂淘汰隧道窑任务;氮氧化物减排突出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力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减排工程,完成酃禄酒业、三和食品、恒生制药、鼎谷一酒业、县中南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废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完成长乐矿业、三和有色金属化工、隆裕锌业、衡阳铜线厂、德邦化工厂等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完成县冶炼化工企业废渣集中治理利用、县历史遗留问题重金属废渣综合处置、金兰黄金矿含汞废渣治理工程项目。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12%,铅镉排放量削减20%。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防治工业污染。严格环境准入,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完成尚卿矿业尾矿脱水及循环利用、金城木业废弃木材综合利用等环保工程项目,重点抓好蒸水流域重金属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保护农村环境。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到“十二五”末,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处理率达80%。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到2015年,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0%,COD、二氧化硫、氨氮化物排放总量均削减10%。
4、节约利用资源。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重点保护好全县基本农田,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业效益,禁止占用耕地建房,实施退宅还田计划,有效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土地转性,防止利用工业项目用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抓好20万亩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2.3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保有耕地控制在104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有量在88.3万亩以上。加强矿产勘查开采管理,加大打击力度,严禁非法采矿,更新技术装备,促进瓷泥、铁矿、钒矿等各类资源科学开采,同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推广落实节能措施。以演陂水泥、衡利丰陶瓷、振弘陶瓷、县氮肥厂等企业为重点,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节能服务业,促进生产节能。深入实施“十大节能工程”,综合提升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效果。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工业用水和城镇尾水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提升资源循环节约利用水平。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