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畜牧水产局2018年度决算编制说明
目 录
第一部分部门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编制和职能
2、主要职能
3、决算单位构成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第二部分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二)决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说明
(三)机关运行经费执行情况说明
(四)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五)国有资产占有情况说明
(六)重点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等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七)"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说明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衡阳县畜牧水产局2018年度决算编制说明
一、部门(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编制和职能
衡阳县畜牧水产局内设股室7个,下设机构9个,所属事业单位2个,
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法制股、质量安全与兽药饲料管理股、兽医股、监察室;下设机构分别是: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牲畜定点屠宰办公室、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工作站、水产工作站、渔政监督管理站、动物卫生监督所、蜂业管理站、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所属事业单位是种畜场和鱼种场。
人员情况:行政编制17名,事业编制142名;畜牧局实有在职人员82人,退休人员36人,下属定额补助单位鱼种场、种畜场编制75人,实有人数90人。
2、主要职能
(一)贯彻执行畜牧水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全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战略,制订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和重大技术措施,引导畜牧水产结构调整,协调产品加工流通;
(二)负责畜牧水产科研成果推广管理,组织实施畜牧水产重大技术战略、产品质量标准规程、良种的引进和开发,以及饲料行业的发展规划;
(三)负责畜产品、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管理,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监督检查;
(四)负责全县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动物防疫体系和水产病害防治网络建设管理;
(五)负责全县渔政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依法管理保护渔业资源、协助开展渔船检验和安全监督;
(六)完成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3、决算单位构成。衡阳县畜牧局2018年部门决算含衡阳县畜牧局本级、下设9个机构,2个所属事业单位部门决算。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畜牧水产工作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引领,深入推进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动物防疫、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屠宰监管等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一)积极引导,生产指标整体向好
我县积极培养新型养殖主体,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养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2018年,我县现存栏生猪111.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78万头,出栏生猪176.24万头,存栏牛7.52万头,出栏牛2.44万头,存栏羊6.24万只,出栏羊7.51万只,存笼家禽1302万羽,出栏家禽2085万羽。水产品总量6.84万吨,全县牧渔业总产值57.8亿元,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等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养殖业整体上实现了提质增效。
(二)开拓创新,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县有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7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畜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个,其中省级1个。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占全县养殖量70%以上,年出栏500头猪当量的畜禽规模养殖场293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猪当量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4个。扎实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年改造升级鱼池1000亩以上。积极开展畜禽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养殖技术20余种。二是积极建设现代渔业。积极打造渔业新业态,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和稻田综合种养,年内新增泥鳅、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000亩。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引进特种养殖品种 14000 万尾(只),落实新增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1800多亩,实现新增特种水产品产量 120多吨。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寺门前土猪和长永甲鱼品牌建设。引进新五丰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投资6亿元在我县打造1个年出栏40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利用新五丰U鲜肉销售平台销售寺门前品牌土猪肉。衡阳志宏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发展种、养一体化生产经营,利用互联网+种养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县牧渔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三)攻坚克难,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敏感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搬迁工作。关停搬迁了保安小区等环境敏感和限养区内粪污处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户)21个,栏舍面积17500平方米。二是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着力推进养殖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县收到养殖业举报移交件2份,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借环保督察"回头看"东风,强力推进了全县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治理设施建设。三是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我县以成功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全面掀起栏舍改造及畜禽粪污资源利用设施设备建设高潮,全县规模养殖场基本上完成了节水及栏舍改造,贮存池、沼气池、沉淀池、雨污分离等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沛科、屹立两个有机肥厂已完成土地流转,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近期将动工建设,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养殖粪污能力达10万吨。四是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系统已全部建好,各养殖场分别已建17.5立方的冷库62座和配发290个定制专用冰柜,收集体系已投入运营。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在西渡梅竹村基本建成,年度可以投产,但因故需异地选址新建,预期明年建成投产,目前县内病死畜禽委托衡南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四)强基固本,动物疫病防控持续加强
一是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推进动物强制免疫。落实春秋两季H7N9禽流感、小反刍兽等集中免疫措施,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免疫试点,在洪市镇开展狂犬病免疫注射工作。免疫饲养犬2175只,扑杀流浪犬19头,应免犬只免疫密度100%。扎实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和督查,确保我县全年保持了畜禽群体常年免疫密度在90%以上、强制免疫病种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强化动物疫情监测。继续实行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对牛、羊场开展了布病及小反刍兽疫抽样检测。共筛查牛、羊养殖户215户、抽取1928个血样,抽取H7N9禽流感血样1673份、拭子样745份,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对63个水产养殖企业抽取了71份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二是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今年我县共举办3期兽医管理培训班,参训1300余人。组织开展了兽医处方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兽医服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西渡镇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积极开展"全国兽医在行动"公益活动。三是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和动物产地检疫制度,持续开展产地检疫推进年活动,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动物产地检疫电子出证在全市全面履盖。推行H7N9流感"先检测,后检疫"机制。凡是出境活禽先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禽流感H5+H7抗体合格后才能开具出境检疫票证。查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26起,累计罚款39000多元。
(五)严防死守,非洲猪瘟防控不留死角
一是防控责任到位。成立防控专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控职责。政府下文明确了各乡镇(园区)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部门之间联防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防控体系。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严格落实乡科级干部包片、乡干部包村(辖区生猪养殖场、户);县畜牧水产局建立防控责任清单,实行局领导包片、股室包乡、工作人员包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了责任状。县畜牧水产局与全县916家规模猪场(专业户)、21家贩运户、11家定点屠宰场、县城范围内11家生猪产品经营商签订了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约谈生猪贩运户12人次。开展专项督查。县防重病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多次专项督导,给相关乡镇和职能部门及各屠宰场点下达督办函36份。拨付防控经费。县政府拨付了40万元防控专项经费,部分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安排了专项防控经费。二是摸底排查到位。全方位宣传发动。共印发非洲猪瘟科普宣传手册2000本、宣传挂图2000份,发放告知书、明白纸2700余份,张贴《关于切实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1500份;在全县电视、新媒体、村村响广播播放非洲猪瘟防控知识200余次。开展15次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达1950余人。全过程排查疫情。对县内所有养猪场(户)、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进行网格化排查。对全县2051户生猪养殖场(户)、107户泔水养殖场共排查和监测15325场次,排查生猪2325427头次,检测6批次23份不明生猪死亡样品,均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目前为止,排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全县无非洲猪瘟疑似病情。三是封阻防控到位。我县在高速路口、与娄底、邵阳两市相邻的路口、与其它县市相邻的乡镇共设立了11个县级、19个乡级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检查消毒站,在集兵和西渡分别设立两个临时消毒点。严禁县外生猪及不合格生猪产品流入我县境内,县畜牧水产局倾全局之力,抽调精干力量,与公安、乡镇政府人员一道,24小时值守。加强移动监管,在检查、消毒点,查证验物,对135辆过往运载生猪及生猪产品车辆进行了监督、检查、消毒和登记等工作,共查处3起违法调运猪肉及其产品案件,对340余公斤猪肉产品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查处5起无动物检疫证贩运肉鸡案件,按相关法律条款依法严肃处理。四是泔水监管到位。加强餐饮企业监管。食药工质局、城管执法局、县教育局加强了对学校食堂、餐饮企业泔水流向的管控,对生猪产品、流通、销售、加工进行全链条监管,加强了对餐厨剩余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力度。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全县112家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养殖场已全部整改到位,灶、锅等加工工具已全部捣毁。五是物资准备到位。县畜牧水产局筹资20余万元,购置消毒药4吨、大动物扑杀器5台、高级别防护服500余套。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指挥系统有效运转,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疫情,能够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置。
(六)加强监管,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监管、全区域排查、全过程监控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黑名单管理制度。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乡镇年度考核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织密织牢监管责任。二是扎实开展监测评估。我局开展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月"活动,以"瘦肉精"等违禁物品排查为重点。共抽查25个乡镇的规模生猪养殖场(户)321场(次),牛、羊养殖户15场(次),排查存栏生猪296880头,现场抽检尿样8556个,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未发现有使用"瘦肉精"行为。三是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坚持巡查监管全面高频覆盖,强化全程管控,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档案,实行质量安全痕迹化监管。组织实施了"瘦肉精"、生猪屠宰"扫雷"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养殖投入品市场。对全县规模养殖场的兽药房和自配料进行了全面监管,共检查117个场,检查结果全县通报,发现违法用药的6起,分别予以严肃查处,共检查水产品规模养殖场40个场次,抽取鳜鱼样品80个,没有发现使用"三药"违法行为。四是提升检测能力建设。栏垅动检站实施了省级快检项目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
(七)稳打稳扎,屠宰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认真开展屠宰场(点)审核清理。严格屠宰准入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采取随机抽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布局不合理、环保不达标、安全有隐患的屠宰场(点)进行重点整顿。积极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活动,生猪屠宰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金兰、集兵、溪江、洪市、界牌、关市等6家定点屠宰点异地搬迁兴建,全县有10家屠宰企业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建立肉品配送体系,指导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主动与养殖企业和超市进行产销对接。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监管常态化。县食药工质局、县屠宰办形成联合执法机制,每月对县城各农贸市场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执法监管,还对井头、岘山、石市、西渡、台源等市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无害化处理白板肉3000余公斤。各乡镇切实落实了屠宰监管属地管理责任,西渡、台源、井头、岘山、石市、樟木、金溪、溪江、洪市等多个乡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开展打击市场白板肉和私屠滥宰工作。今年10月25日凌晨,经县领导同意,县政府副县级干部旷成带领县畜牧水产局、县食药工质局、县公安局及石市镇、界牌园区40多名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了界牌园区一私宰点,现场没收白板肉800斤,未经检疫的待宰生猪5头,县公安局依法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理。
(八)强化执法,渔政放流监管有力
一是积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全县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批次,放流"四大家鱼"苗种620万尾,放流活动全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程进行公证。二是坚持开展春季禁渔。继续推进市县联合执法,加大禁渔工作管理,积极落实禁渔措施,收缴背包电鱼机6台,"地笼子"2000余米,小木筏2艘,捣毁非法捕捞工具70余件,现场放生散籽鱼32尾,幼鱼55公斤,处罚和教育违法人员40人,确保了禁渔效果。
(九)党建统领,综合管理彰显成效
一是加强项目监管。组织申报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牧水产省级发展专项、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等一批养殖项目。理顺项目监督管理机制,严格项目程序申报,坚持"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基层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等惠农资金监管,组织开展了6大类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工作统筹。出台了《衡阳县畜牧水产局工作统筹制度》,加强全局政务的统筹管理。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全年组织中心学习8次,开展专题讨论6次,开展局机关党员羽毛球比赛活动1次。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1次。深入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出台了《衡阳县畜牧水产局关于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要求调整了全局干部职工办公用房面积,对2015年至2018年违规招待费、租车费全部清退到位;全局干部职工填写了《县畜牧水产局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自查情况表》,配合县纪委驻农业局纪检组对种畜场、鱼苗鱼种场进行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突出问题专项督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雁过拔毛"腐败问题、涉企涉矿、违规投资入股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作风纪律检查,严肃追责问责,不断强化权力监督。四是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积极参与四城同创、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加强文明以礼仪宣传力度,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全面美化办公院落环境,各项创建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五是开展扶贫帮困。对星阳村、雄虎村的贫困户进行入户核查,精准识别。局班子成员带领所分管股室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几对一的帮扶关系。不仅开展了"六个一"走访慰问,而且每月2次深入贫困户,商讨脱贫计划,开展帮扶活动。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2018年总收入4536.29万元,比2017年总收入增加1142.21万元。2018年总支出2061.69万元,比上年减少1082.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311.19万元,占总支出的63.6%;项目支出750.51万元,占总支出的36.4%。
(二)决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说明
2018年总收入增加,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增加,2018年支出减少,主要是因为项目支出比上年减少1305.21万元
(三)机关运行经费执行情况说明
2018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185.09万元,比2017 年减少26.76万元,主要原因是办公费和其他交通费用减少。
(四)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2018年我局没有政府采购支出。
(五)国有资产占有情况说明
2018年度资产总额3613.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149.9万元,固定资产463.9万元(主要包括房屋322.6万元、其他固定资产141.3万元)。
(六)重点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等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2018年我局没有重点项目预算。
(七)"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说明
公务接待费本年2.55万元,全年接待批次75次,接待人数810人,比上年2.69万元减少0.14万元,下降5.2%,主要是接待多在食堂用自助餐,接待费用大幅下降。
公务用车运行费本年支出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为0,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比上年0.48万元减少0.48万元,主要是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公务车辆统一上交公车办,单位用车统一由公车办调配。
三、名词解释
(一)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资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二)"三公"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境)费。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四、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财务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上,严格财经纪律、确保收支合理合法,既节约资金又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二)决算公开工作,领导重视、公开及时真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