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首页 > 新闻板块 > 蒸水动态

衡阳县岘山镇:“人大代表+模范好人调解室”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岘山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优势,积极探索推进“人大代表+模范好人调解室”模式,于2023年6月成立了“人大代表+模范好人”室,一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充分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群众好评。近年来辖区未发生一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一、主要做法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选优配强队伍。以模范好人调解室为主体,统筹镇综治办、司法所、驻村辅警等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积极吸纳村内有威望、有调解经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乡贤等社会力量,构建起镇、村(社区)、网格“三位一体”的调解组织网络,牢牢掌握矛盾化解主动权,最大限度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打好化解纠纷“调解+普法”组合拳。根据矛盾调解难易程度,精准分级施策。由调解室牵头,采取派出所、司法所、律师、调解员联动模式,既有民警的法律引领,又有调解员的柔性引导,达到一种刚柔并济的效果,化干戈为玉帛。

三是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岘山镇党委、政府投入30余万元对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改造,并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数字岘山”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了乡村公共安全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是打造富有战斗力的调解队伍。岘山镇坚持强化调解员的管理和培训,通过联合岘山派出所、镇综治办、司法所、执法大队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方式,定期梳理汇总成功案例,模范好人调解室每月组织各调解员进行案例解剖,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升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

二、主要成效

一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9%。辖区发案率同比下降4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以上,辖区未发生一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是及时掌握和反映社情民意,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三是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树立了正能量典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模范好人调解室成立8个月以来,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谭春兰多次表示要把其作为示范点在全市推广“岘山经验”,副县长刘小龙也多次将其在公安系统推介。中国民主与法制网、中国警察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湖南公安、衡阳日报、衡阳新闻联播等中央、省市县二十余家新闻媒体更是对我镇派出所设立模范好人调解室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持续性报道,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