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美丽校园建设
5月25日下午,学校小花园旁的石榴树下,一群孩子围在科学老师杨阳的周围,他们一面目不斜视地盯着杨老师手中的花盆, 一面仔细地听杨老师讲解。只见杨老师左手握盆栽轻轻翻转,右手小心拔出小苗——她正在示范如何给扦插的吊兰换盆。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给自己半个月前扦插在一次性纸碗中的吊兰换上了新的花盆,换完盆后,孩子们又认真地给自己花盆贴上标签纸,写好班级姓名。
四月份以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绿色环保校园活动,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养一盆绿植,共同美化学校、美化教室。同时通过人手养护一盆绿植,树立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通过两个月的绿植养护实践,孩子们纷纷表示,不劳动真的是连棵花也养不活。
二、开展特色课后服务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在本学期初,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办了手工制作兴趣班,为参加课后服务中学有余力的孩子,创设了劳动实践机会,搭建了劳动实践平台。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匠心独具、巧手生花——创意绘画惟妙惟肖、手工剪纸活灵活现、黏土造型栩栩如生......
目前,手工制作班辐射学生数达80人,创作出优秀作品近200幅,将劳育与美育科学融合,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审美意识,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育劳动实践技能
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为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活必需技能,我校三到六年级各班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向学生传授一些生活小技能——包粽子、做饺子、烤蛋挞、废旧物利用、叠被子等。
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又感受了成果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家长们纷纷表示,“劳动教育进课堂”非常有必要,孩子们在一个群体中去学习一些生活技能,有比较、有竞争,学得快、效果好。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校内劳动课程,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强化劳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学生劳动技能,让劳动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