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闻板块 > 蒸水动态

爱 的 执 念

他有着一颗宽厚仁慈的心,一腔无私奉献的热血,一份扎实过硬的本领,一颗矢志不渝的师魂。 他说:“爱,没有条件;爱,无处不在。我会一直坚守心中的这份执念,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他就是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衡阳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教师张秋华老师。

爱是一种责任

“这样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必须点赞!”“负责任的老师,一家人的救命恩人!”......2021年1月4日晚,在湖南衡阳抖音圈里一条题为“好老师!衡阳县栏垅一小学生未上学,两老师破门而入救回4条人命。”的小视频短短几小时吸引5万多名网友评论或点赞。

2020年12月23日上午,衡阳县栏垅乡白水完全小学杨光明老师在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时,发现学生徐杰(化名)没有到校,也没有收到请假信息,便立刻打电话与这名学生的家长联系,但多次拨打电话也没有联系到学生家长。杨光明遂心存疑虑,随即向校长张秋华汇报。出于校长的敏锐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张秋华寻思不年不节的,学生缺课不会不请假,应该家访查实。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开车载杨光明前往4公里左右的荷鸣村浮塘组探访。一到学生家,张秋华、杨光明发现大门果然紧闭,透过窗户,看到徐杰及其妹妹、伯伯、奶奶4人都歪倒在床上,大声呼唤也无任何反应。通过观察,又见房中有一个藕煤炉,推测一家人煤气中毒。事不宜迟,张秋华和杨光明果断踹门而入,迅速开窗通风,同时报警求助。随后,救护车前来将昏迷不醒的一家四口运往医院,经抢救,全部脱险。出院后,徐杰的家人专门定制了一面写有“爱生如子,德才兼备”的锦旗送到学校表达谢意,感谢校长和老师挽救了他们全家。

上述救人的故事传开后,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称赞不已。面对如潮好评,张秋华、杨光明表示:“不值一提,老师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学生!”朴实无华的话语,彰显了山村教师对孩子如大山一样的厚爱。两位老师家访救人的事迹一时间在栏垅传为佳话。先后被新京报、腾讯、红网时刻、当代商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半月谈等要媒报道。张秋华和杨光明两位老师也受到了衡阳县教育局的通报表扬,并号召全县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

这一切看似偶然,却又绝非偶然。张秋华任校长来,白水完全小学始终坚持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挺在前面,师德师风建设在当地有口皆碑,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典型层出不穷。安全重于泰山,险情就是命令。张秋华同志时时刻刻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心头,每天坚持一日目测,校园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一个坑,一句话,校园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就有张秋华同志的身影。这就是张校长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学校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对工作的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奉献。张校长就是把这种爱奉献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把精力和心血倾注于一年又一年的工作当中。这种爱就是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身边的人。

爱是一种奉献

30年来,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扎根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爱是教育的前提。他不仅用智慧去教育学生,而且用爱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他关心孩子,对学生如亲人。由于山区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大都表现出孤独,情感缺失等严重不足,张秋华深知他们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特别的关爱。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亲近他。

四年前,张校长带的毕业班里有个叫蒋涛的学生,父母离异,常年跟着体弱多病的奶奶,无人管他,缺乏关爱,于是张校长就从生活点点滴滴去关心他、帮助他、感化他,经过一年的努力,最后在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还顺利升上了高中。蒋涛的父亲逢人便说:“如果没有张老师的教育,我家孩子不可能考上高中。”

2021年冬天的那场雪来得有点早,来得有点突然。清早他接到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孩子脚趾化脓了,行走不便,需要请几天假。原来这个学生叫许涵,读五年级,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一直跟着年迈的外公外婆读书。张秋华顾不上吃早餐,连忙赶往学生家。由于山里气温低,雪还没怎么融化,他只好背着学生去医院。深一脚,浅一脚,不到两里的路他硬是走了30多分钟。挂号、缴费、取药、打点滴......只见他忙碌的身影在医院来回穿梭。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把孩子送去医院换药,然后带孩子来学校上课,放学后又把孩子安全送回家。一个星期后,孩子的脚趾差不多痊愈了,孩子的父亲从广东再次打来电话表示感激:“谢谢您!谢谢你!”

这些年来,张校长经常组织老师们为贫困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2020年六一,全校教师共捐款1800元,他本人带头捐了500元,为扬平(化名)、王亮(化名)等17名贫困学生每人捐赠衣服一套;2021年发动爱心人士共筹得资金8700元用于奖励学生;2022年3月组织教师捐款2400元,他本人又捐了800元,现金发放给王月(化名)、杨香(化名)等12名贫困学生;今年早已已联系好广东商人为全校142名学生每人捐赠校服一套,准备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让全体学生都穿上崭新的校服。那时,自己学校的孩子再也不用羡慕城里的学生都有自己漂亮的校服了。一想到这,张校长的脸上不由得漾起了微笑。他总是希望能为社会奉献出自己更多的力量,帮助到更多人。

“张校长一直是我心中的典范,更是我十分感激和敬佩的人”、“他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所有的学生都是他自己的孩子”......这是学校老师们对张秋华的评价。在他平凡的人生中,处处都彰显出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情怀与信念。

爱是一种呵护

张校长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对学生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平时唠家常时得知,他小时候,家里贫穷,父母迫于生计而四处奔波,吃不饱,穿不暖,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肉穿上新衣。这种苦日子让他过怕了,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视学生如己出,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嘘寒问暖,生怕孩子们别饿着冻着。

在老师的眼中,张秋华是一位很“大方”的校长,舍得给学生吃。他常常对卖菜的老师厨房师傅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一周五天,每天伙食不得重样,要荤素搭配,花样要多,味道要美,食材务必要新鲜干净。”

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今天的伙食你们感觉如何?”、“明天早餐你们最想吃什么?”......每天就餐时,张校长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询问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向,并认真做好记录。他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适时对菜品种类、饭菜口味、营养搭配等进行科学化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偶尔空闲的时候,他还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亲自为学生们包饺子、做包子当早餐。每当他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那会儿的他俨然就成了一个未长大的孩子,他就是“孩子王”。

爱是一种担当

在老师心目中张秋华又是一位非常“小气”的校长,学校开支能省则省。他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民主决策,精打细算,最大限度的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他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改善办学条件,美化环境,用优美的环境来陶冶师生的情操。

2019年下学期,张秋华老师背上简单的行囊再次踏上他曾经洒下过青春和汗水的白水完全小学。学校的面貌似乎没有多大改观,这一现状深深的刺痛了他。天空不作美,当天下起了大雨,不一会儿,一股难闻的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校园的上空。原来厕所的下水道堵塞了,污水肆意横流。见此现状,张校长立马叫上几个男老师,赶往厕所边实地查看。“这种事已经发生好多次了,估计是下水道堵了。”身旁的一位老师悄悄告诉他。“赶快找一根长一点的木棒来!”张校长边说边脱掉了上衣,与其他几个老师抬开了化粪池的盖子,自己双脚已经下到了化粪池中。他接过木棍,努力捅开下水口。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疏通了,眼见着池中的粪水慢慢往下降。

新楼盖起来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为了打造一个“美化、绿化、亮化”的育人环境,张校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5万元,硬化了学校操场,安装了路灯,旧教学楼屋面换瓦,更换栏杆消除安全隐患。为了节约开支,他带领全体教师动手翻土,挖坑栽树,绿化小苗500平方,桂花、樟树50余棵,美化了校园。他还自购工具,修补学校的办公桌椅。

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人生追求,让农村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名校长,他身先士卒,带出来一群富有活力、充满朝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师;作为一名党员,他铭记从教初心,孜孜不倦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一种伟大叫平凡。他扎根乡村教育30年,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县优秀教师”、“优秀乡村教师”、“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在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里,执着地为学生奉献着,为山区教育耕耘着,在平凡的工作中印证了一名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不知不觉间,他已工作了30个春秋。其间换过学校,换过领导,同事,换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唯一没有变换过的是他对工作一如既往的那份执着,和对孩子们的那份浓浓的爱!一路放歌,勤修师德,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用爱扬起学生未来理想的风帆。他没有辜负时代的重托,不愧为新时期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国梦”的践行者!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