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核成为精准发力的助推器
抓考核就是抓管理,抓平时考核就是抓日常管理。管理最忌笼统虚化,看似对谁都管用的,实则对谁都不管用;看似严格严肃的,实际很难落实。平时考核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过程管理等手段建立了具体、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实的管理,做到“一本清楚账,庸懒无处藏,好坏不一样,正气得弘扬”。 (人民网)
年末岁尾,年底考核成了各单位的热门词,如何将今年所做的各项事情及成效凸显出来,成为资料汇编的一大亮点,是各单位同志聊得最多的话题。重视考核本不是坏事,但不能只为应付考核而勉强凑数据、凑资料,流于形式的考核根本达不到目的,因为考核只是个检验手段,为的是倒逼责任落实,它应该成为责任落实中精准发力的助推器,而不是只看数据的阅览器。
在最近的新闻中可以发现,部分地区地方主政者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更看重经济增幅,如今更关心政府和群众兜里有多少钱;过去更看重招商引资,尤其是外资,现在更强调精准投资,细算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沈阳市曾有一位负责人介绍情况时就说:“不要盲目去比GDP增幅。咱就老老实实盯住财政收入、税收占比、就业率、优良天气数等指标。”也就如湖北省近日出台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的分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品质。湖北省政府明确将考核“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把考核结果作为12个市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市州,给予通报表扬。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市州,要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在考核中弄虚作假的市州,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考核成绩,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近日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就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不重实效重包装、不看做的看写的、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的“材料政绩”现象。狠批了形式主义。年终考核也是如此,并不要求你做的多好,包装多精美,资料有多厚,书有几本,这样的“材料政绩”不可取,而这么要求的主政者三观是不正的。考核重在抓全年落实政策取得的成效,要以客观事实说话,而并非靠几本美化的材料,或者托门子、找路子、拉关系就能把不合格的变成合格甚至是优秀,这是违纪行为,更是对党与人民群众的极不负责。
这种观念的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所以部分地区的执政者有一定的思维固化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思维革新。我们要把抓考核看成果的思维,转变成抓导向,要将考核变成指挥棒、风向标,将指挥棒、风向标具体化、指标化,既通过指标体现导向,又通过指标内涵体现导向,这种导向就是清晰明确的,这样的考核才能真正凸显出效果,才能成为精准发力的助推器,这样的考核才能向党与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衡阳县 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