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借条”作遮羞布,难掩“索贿”真面目
“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明白,这样‘借款’都是基于我手中的权力。但我当时对炒权证、网络赌博已经疯魔了,赌资不够就向银行借、高利贷借,亏了之后就向业务管理对象‘借’,今天这样的后果是我罪有应得……”留置期间,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土地执法监察大队科员郑敏华充满懊悔。(
郑敏华曾任国土所副所长,主要负责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和建房审批的审核、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中非常容易抓住管理对象“纰漏”。若如实上报,管理对象就要交罚款;隐瞒、帮助修改,管理对象只是欠他个人情。不久,债台高筑的他,终于发现了“商机”。那就是威逼利诱向管理对象“借钱”,对方一般都不会拒绝。为留下退路,每“借”一笔钱他都写了借条。这一路下来,竟然“借”了142万元。
正如他后来所承认的,“借款”都是基于他手中的“权力”。本质上,这所谓的“借款”,尽管有“借条”白纸黑字佐证,其实是索贿,是隐藏得比较深的钱权交易。“借条”不过是遮羞布,用来掩盖“索贿”的真面目而已。当事双方一开始就心知肚明,所谓的“借”款其实是肉包子打狗、有“借”无回。借钱时,他压根儿就没有打算还钱,否则也不会超过偿还能力大肆借钱,尤其是向业务管理对象借钱。不过,他最终没能逃脱纪检监察机关的火眼金睛,受到了法纪应有的惩罚。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落马官员各有各的“软肋”,各有各的嗜好。郑敏华对炒权证、网络赌博“疯魔”,这正是封他喉的那一剑。因此,一个人特别是握有权力的官员,必须把握住自己,时刻警醒克制自己,不能让嗜好毁了自己的前程,不能从人民公仆沦为人民罪人。否则,一定会有后悔莫及的那一天。
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很多道理,都是懂得容易、践行困难。共产党人的哲学,终归是行动的哲学。“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防止腐败堕落,也要靠行动。要不断荡涤思想上的“灰尘”,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要诚心接受监督制约,甘愿呆在制度的“笼子”之中。如此,方能不腐不蠹、成就腐败侵蚀面前的不败之身。(衡阳县 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