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自然资源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不懂“三调”,难懂中国

不懂“三调”,难懂中国



1、今天谈“三调”。
全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不懂国土,
难懂中国。

2、请留意,国土土地不一样。
插曲一下:
1984年5月到1997年底,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2007年7月1日到2009年,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2017年10月16日,
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基本10年一次
因为,《土地调查条例》规定:
“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情况出现变化:
2018年8月29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调整为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为何调整?
机构设置、
人员变动、
工作需要。

3、三调,历时三年。
今年以来,
1)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会议
2)国务院常务会议
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先后听取并原则同意三调主要情况汇报。

其中,政治局会议指出: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
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
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高度重视、深入分析,
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4、8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举行发布会,通报“三调”主要数据成果。稍列举:
A:四级国土调查数据库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全面查清了我国陆地国土利用现状等情况,
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B: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
“三调”将“湿地”调整为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
等并列的一级地类。
将“二调”分类中分别
归属于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
“红树林地”
“森林沼泽”
“灌丛沼泽”
“沼泽草地”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和“沼泽地”
等7个二级地类归入“湿地”一级地类。

C:严格区分耕地与园地地类
“三调”成果显示,
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
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
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
总的来看,耕地
净流向林地1.12亿亩
净流向园地0.63亿亩

耕地种植的
多为一年一季或多季收获的粮棉油糖菜等农作物,
园地则以
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方式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耕地上产出的
主要满足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而园地上产出的
主要满足居民饮食结构多样化的需求。

严格区分“耕地”和“园地”地类,
可以有效支撑对耕地“非粮化”的管控
更好地落实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关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规定。

全国共有8700多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
1.66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
如果需要,
这两类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但要付出必要的成本。
D:生态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
“三调”结果显示,
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
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
合计净增加了2.6亿亩,
生态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

E: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
10年间,
全国有2.29亿亩耕地流向
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
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
又有2.17亿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
说明当前我国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
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

F:一些地方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
“三调”发现
880多万亩坡度25度以上的林地被开垦成了耕地,
1.8亿亩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上种了树,
其中有6200多万亩是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
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
新增乔木林地4900万亩、灌木林地1.8亿亩;
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
约6500万亩草地流向林地。
这些与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
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又影响国土绿化成效长期巩固
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G:全国建设用地总量6.13亿亩
“三调”结果显示,
全国建设用地总量6.13亿亩,
较“二调”时增加1.28亿亩
增幅26.5%。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8.34%提高到62.71%。
总体看,
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

H: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三调”数据看,
城镇用地总规模达到1.55亿亩,
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
村庄用地总规模达3.29亿亩
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
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潜力较大。
这些正是我们今后
推动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着力点

5、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21年8月25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然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2018年9月,
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
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
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
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
历时3年,
21.9万调查人员先后参与,
汇集了2.95亿个调查图斑数据,
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


现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
其中,
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
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
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
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
5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
占全国耕地的40%。

位于一年三熟制地区的耕地1882.91万公顷(28243.68万亩),
占全国耕地的14.73%
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4782.66万公顷(71739.85万亩),
占37.40%;
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6120.62万公顷(91809.26万亩),
占47.87%。
位于年降水量800mm以上(含800mm)地区的耕地4469.44万公顷(67041.62万亩),
占全国耕地的34.96%;
位于年降水量400-800mm(含400mm)地区的耕地6295.98万公顷(94439.64万亩),
占49.24%;
位于年降水量200-400mm(含200mm)地区的耕地1280.45万公顷(19206.74万亩)
占10.01%;
位于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的耕地740.32万公顷(11104.79万亩),
占5.79%。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919.03万公顷(118785.43万亩),
占全国耕地的61.93%;
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959.32万公顷(29389.75万亩),
占15.32%;
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712.64万公顷(25689.59万亩),
占13.40%;
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772.68万公顷(11590.18万亩),
占6.04%;
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22.52万公顷(6337.83万亩),
占3.31%。


(二)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
其中,
果园1303.13万公顷(19546.88万亩)
占64.60%;
茶园168.47万公顷(2527.05万亩)
占8.35%
橡胶园151.43万公顷(2271.48万亩)
占7.51%;
其他园地394.13万公顷(5911.93万亩)
占19.54%。
园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占全国园地的66%。


(三)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
其中,
乔木林地19735.16万公顷(296027.43万亩)
占69.46%;
竹林地701.97万公顷(10529.53万亩),
占2.47%;
灌木林地5862.61万公顷(87939.19万亩),
占20.63%;
其他林地2112.84万公顷(31692.67万亩),
占7.44%。
87%的林地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含400mm)以上地区。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4个省份林地面积较大,
占全国林地的34%。


(四)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
其中,
天然牧草地21317.21万公顷(319758.21万亩),
占80.59%;
人工牧草地58.06万公顷(870.97万亩),
占0.22%;
其他草地5077.74万公顷(76166.03万亩),
占19.19%。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6个省份,
占全国草地的94%。


(五)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
其中,
红树林地2.71万公顷(40.60万亩),
占0.12%;
森林沼泽220.78万公顷(3311.75万亩),
占9.41%;
灌丛沼泽75.51万公顷(1132.62万亩),
占3.22%;
沼泽草地1114.41万公顷(16716.22万亩),
占47.48%;
沿海滩涂151.23万公顷(2268.50万亩),
占6.44%;
内陆滩涂588.61万公顷(8829.16万亩),
占25.08%;
沼泽地193.68万公顷(2905.15万亩),
占8.25%。
湿地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四川、甘肃等7个省份,
占全国湿地的88%。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
其中,
城市用地522.19万公顷(7832.78万亩),
占14.79%;
建制镇用地512.93万公顷(7693.96万亩),
占14.53%;
村庄用地2193.56万公顷(32903.45万亩),
占62.13%;
采矿用地244.24万公顷(3663.66万亩),
占6.92%;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7.71万公顷(865.68万亩),
占1.63%。


(七)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
其中,
铁路用地56.68万公顷(850.16万亩),
占5.93%
轨道交通用地1.77万公顷(26.52万亩),
占0.18%;
公路用地402.96万公顷(6044.47万亩),
占42.18%;
农村道路476.50万公顷(7147.56万亩),
占49.88%;
机场用地9.63万公顷(144.41万亩),
占1.01%;
港口码头用地7.04万公顷(105.64万亩),
占0.74%;
管道运输用地0.72万公顷(10.85万亩),
占0.0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
其中,
河流水面880.78万公顷(13211.75万亩),
占24.27%;
湖泊水面846.48万公顷(12697.16万亩),
占23.33%;
水库水面336.84万公顷(5052.55万亩),
占9.28%;
坑塘水面641.86万公顷(9627.86万亩),
占17.69%;
沟渠351.75万公顷(5276.27万亩),
占9.69%;
水工建筑用地80.21万公顷(1203.19万亩),
占2.21%;
冰川及常年积雪490.87万公顷(7362.99万亩),
占13.53%。
西藏、新疆、青海、江苏等4个省份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国水域的45%。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
“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
也反映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实行党政同责。
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
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
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
确保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
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要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顶层规划,
因地制宜,
统筹生态建设。
要坚持节约集约,
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
继续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
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大力推广节地模式
“三调”成果是
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
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
要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
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
统一基数、统一底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