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医生,您今天上班吗?我来找你帮我父亲看下病......;"7月22日上午10时许,刚查完房的衡阳县人民医院二外科杨为为主任接到一个病人家属电话。病人慕名而来的背后,是他长期默默付出的结果。
对待病人,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待工作,他精诚不倦,矢志不渝;对待同事,他以身作则,细心体贴。
从医19载,杨为为始终如一,以强烈的使命责任担当,以精湛的技术创新,以医者仁心的情怀,赢得病人的信赖和认可,用医者仁心为患者锻造铮铮铁骨。
潜心钻研 勇攀高峰
从医是一场艰苦的修行,需要树立坚定的目标,不断学习,节节拔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多年来,杨为为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断学习临床知识,丰富临床阅历,总结临床经验,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把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践所学。
2006年,杨为为进入常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工作。2009年调动到衡阳县人民医院工作,因当时医院岗位需要,他从普通外科转岗到骨外科工作。虽然同属外科专业,骨科和普外还是有许多不同,面对新的领域和挑战,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他通过向书本学、向上级医院专家请教、参加国家、省、市专业培训等,"在学中干,从干中学",努力工作,服务患者,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春去秋来,杨为为努力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全力提升诊疗能力等"硬核"实力,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严格要求自己,用默默付出和潜心实干赢得大家一致认可。
心系患者 一心为民
"我们当医生的就是要尽心帮助到病人。"长期以来,杨为为始终以责任心、耐心、爱心对待每个患者,努力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和良好的就医体验。
"这是患者刘大爷赠送给杨主任的",护士许诗睿忙着介绍。家住西渡镇的76岁刘大爷因患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儿子曾带着他跑了不少地方寻医问诊,做过CT、核磁共振等检查,医生都建议他手术治疗,但因为刘大爷年龄大,手术风险高,医院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医治多年,刘大爷的病情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疾病给他和家人带来了不少困扰。后来经人介绍,刘大爷的儿子背着他到县人民医院杨为为主任的办公室。在详细了解刘大爷的病情,做了相关检查后,杨为为建议立即手术。
术前,杨为为组织科员开会讨论手术方案,周密地布置术前准备工作,还主动与刘大爷聊天,缓解他术前紧张感。几天后,杨为为给李大爷实施了"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术后三天,刘大爷感觉腰腿疼痛明显缓解,一周后,便能行走自如。
"杨主任的医术很精湛,是患者信赖和敬重的好医生。" 这是患者及家人对杨为为的评价。
心中有患者,再忙也值得。杨为为每天奔波忙碌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之间,经常连台手术从上午做到下午,午饭、晚饭并做一顿。但不管手术、会诊到多晚,他都会到病房看看当天术后患者的状况,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并同明天手术的患者聊聊天,说说病情和准备手术的情况。这样,他对病情时刻心中有数,也让患者和家属放心。
医者仁心 敢挑重担
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辛勤的工作,练就了杨为为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每次手术前,他都会制定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手术中,他更是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力求做到最好。手术后,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尽可能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康复。
2024年10月7日下午,56岁的张奶奶因股骨颈骨折,被女儿送入县人民医院骨科。经过细致的检查后,杨为为决定8日为张奶奶手术。由于张奶奶听说要动手术,心里十分担心,连晚餐都没有吃,当晚正是杨为为值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杨为为立即来到张奶奶病床前,与其拉起家常,并详细告诉张奶奶手术
详细过程,及时解决患者心理紧张情绪。
"杨主任帮我做手术,我放心!"在8日进入手术室时,张奶奶拉住杨为为主任的手对自己儿子说。
再多的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无论在门诊、病房,还是在手术,杨为为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这个病人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正是凭借这种信念,他时刻用实际行动来率先垂范,并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人。
既然选择了理想,就要去追求;选择了前进,就要去奋斗;选择了挑战,就要不断突破自我。杨为为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最好的诠释。众多患者在他的精心救治下重拾健康,也许在病人眼中医生这个职业太辛苦了,但杨为为却乐此不疲、初心不改,他总是说只要看到患者满意出院,就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