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卫生健康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岘山镇最美乡村医生推荐材料

一个药箱   一生守护

记衡阳县岘山金星村乡村医生罗仕发

衡阳县岘山乡金星村,拥有21个组,2000多户籍农村人口,距离岘山乡政府和衡阳县城西渡10几公里,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村里,有一位老赤脚医生,40年如一日,挎着一个药箱装满济世情怀,为这个乡村父老乡亲的健康默默守护,心里已经把守护村民的健康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一年365天,就是自己生病了也必须坚持。有时候半夜急诊,就是再留恋被窝的温暖都必须起来,因为还有人等着救命!他就是金星村赤脚医生罗仕发,一个年近花甲的中共党员,1976年元月至今任金星村乡村医生,1976年元月至1977年12月在木口乡医院培训学习两年。2001年12月至2002年12在衡阳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一年,获得结业证书。1978年至1981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82年至1985年任村委副书记,1993年至1995年任村主任,78年和2006年两次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年年获评乡级优秀乡村医生。他用一个药箱为村民健康一生守护,怀着一颗博爱之心为金星村卫生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

 一、“缓口气一定要去,救人要紧”

70、80年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管理。乡村医生既要负责当地居民的看病,又要负责防疫接种,既要看内科,又要看外科,农村医疗卫生事故又没有保证,有的村医都放弃了,罗医生没有,默默无闻的坚持在村医的岗位上。那时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缺医少药十分突出,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重病、突发病都要在家处理,除白天看病出诊外,最多的一个晚上还要出诊四到五个地方,到下半夜时精神疲倦走路都费力了,在乡村崎岖山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冰雪交加,他都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无计其数。但有一位患者罗医生能记忆犹新,患者对罗医生更是没齿难忘。2008年湖南遭遇百年未见冰灾,他却没有冬天,12月的一天,金星村王家组85岁老太太刘善香患急性肺炎,她长子请罗医生治病。当时他自己正患严重肩周炎,到病人家有几公里冰雪山路都要步行,罗医生没有半点推辞,准备好随行物品立刻出发,在出诊途中,因严重冰冻路面湿滑,在一段下坡途中突然摔倒了,药箱飞去几米远,病人儿子说,“你都要摔死了,别去了”。 罗医生倒在雪地里近十分钟才回过气来,坚定的说:“等我缓口气一定要去,救人要紧”,老人得到了及时冶疗。信心胜过黄金,责任胜于能力。在村医这个中国医生最底层的岗位上,没有光环,没有荣誉,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罗医生这样一个最普通的村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平凡的医者品德,40年如一日,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

二、“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

医者仁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金星村属于典型的六山三水一份田,很多危重病人都住不起院,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生命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有部分危重老年病人被医院拒收,在得知家属请求希望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尽孝心,罗医生一直坚持自己的从医信条,“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有多少生命在罗医生的努力坚持下再现奇迹,他都记不清了。金星村上峰组有位老人叫周贤回, 在2004年4月份因病情危重,医院要求家属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到家里准备后事,家属把钱纸、炮竹都准备好了,当家属找到罗医生,希望能在老人弥留之际尽尽孝心,通过请教乡卫生院副院长肖宜生和同行,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在电话技术指导下,精心护理,不管风雨,一日三次到患者家中就诊,通过一个月的治疗,奇迹发生了,27天拔掉尿管,1个月后可以下床,直到老人2012年去世,又生活了8年。病人全家感谢表示要送锦旗,罗医生只是憨憨的说不要不要,这是他的本分。

2001年5月8,罗医生正在家里吃中饭,刚拿起筷子,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别吃饭了,快去救人啊!”,他马上背着药箱火速赶到现场,原来是荆树组不到2岁小女孩谭洁溺水了,生命体征已经十分微弱,躺在地上没有动静,脸色疮白,只有微弱心跳,家属哭成一团,旁边的村民都说没有救了,罗医生仍不放弃,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积极救,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将这个小孩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抢了过来。

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中国军人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村医的岗位上,这句话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因为乡村医生时常是在与时间赛跑,时常是在与死神争夺,凭着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罗医生挽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赶上世界的发展。罗医生也没例外,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他一直教育两个儿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目前长子取得湖南大学硕士学位,次子在中南林科大毕业后在水利厅从事财务工作。目前农村卫生的工作,如: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已经开始在进行系统化管理了,为跟上时代的发展, 2008年,53岁的他又拿出年轻时不服输的学习劲头,从打字和使用操作系统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从电脑的日常操作,到管理软件的使用,一学就要深夜,目前金星村已是衡阳县首批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和新农合电子支付的典型示范村,金星村的老百姓在村卫生室就能实现新农合报销。

罗医生祖上极为穷苦,他奶奶甚至为了养活家人讨过饭,被狗咬过无数次,他只是初中文化,因为穷,初三不得不辍学养家,至今还欠木口中学部分学费。凭着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活到老,学到老,直到今天,仍然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四、“远亲不如近邻,乡亲也是亲人”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因为临近广东,村里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往广东打工。随着村里年轻人口外出打工,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的到来,金星村2000多户籍人口,平时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一旦遇到重病、急病,子女无法及时赶回,面对这种情况,罗医生一直视乡亲为至亲,不知多少次亲自护送病人到医院,全程安排,让乡亲们感激不尽。20144月3号深夜,新进组60岁老人谭善权患严重肾结石并积水,出现肾绞痛,面色疮白,病情十分危急,家里就他一个人在家,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家里又没有钱,面对这种情况罗医生立即联系出租车,并帮他代住院费,从深夜到第二天早上在医院亲自护理,直到病人家属从外地赶回,病人转危为安

    按照国家卫生工作的规定,每年村民妇科颈癌普查和严重病人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肝脏病)及65岁以上老年病人每年要去乡医院全面普查,金星村离乡医院十多公里,为了方便他们,罗医生都是自己出钱租车,亲自送他们到医院作检查。因检查要空腹,查后还要为乡亲们购买早餐。对在家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要定期查,对瘫痪病人要上门捡查。金星村金玉组老人谭尤仕,今年70岁高龄,已瘫痪在床10年之久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罗医生10年间风雨无阻,定期上门,从不间断

有人劝罗医生,现在是经济社会,你这么做,不但赚不到一分钱,还要亏本,又跟你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管那么多干什么。罗医生总是朴实的回答,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从事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就又这份责任,不求啥回报,但求问心无愧,远亲不如近邻,乡亲也是亲人,

罗医生已年近花甲,40年的村医岗位坚守,他用年复一年的平凡举动,践行着一个医者一切为了生命,为了一切生命的大爱精神,大医仁德,大医精诚,一个不善言辞、不计回报、永不言弃、与时俱进的平凡老村医,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用行胜于言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精彩的人生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