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龄期儿童每年得6-8次感冒算正常,但有的孩子反复发热,发热间隔3-6周不等,有明显规律性,有的家长甚至都能推算发热时间。伴随炎性指标的异常升高,频繁求医,但每次均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或“颈淋巴结炎”,无其他感染病灶,找不出具体感染病因,也没有肿瘤等疾病。
父母很是疑惑:“难道我家孩子抵抗力这么低?”武汉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提醒您,孩子可能是“自身炎症性疾病”或“周期性发热”。
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order, AID),是一组复发性的全身和器官特异性炎症性疾病。AID 包括 4 组疾病,即周期性发热、Cryopyrin 相关周期性综合征、肉芽肿性疾病及化脓性疾病。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包括一组单基因疾病: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FMF)、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ryopyrin 相关周期性综合征及一种非单基因AID,即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
其中,PFAPA 是儿童时期周期性发热综合征(periodic fever syn drome,PFS)最常见的类型。PFAPA 是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周期性发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和基因检测,主要依靠临床诊断。
其特征是:持续3-6天的发热,每3-8周复发一次,与三种主要症状中至少一种相关:口腔炎、颈淋巴结炎和咽炎。该病通常在5岁之前发病,一般在青春期消退。患儿在发作之间无症状,生长正常。
诊断标准:
1.5岁前开始的规律的周期性的发热
2.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
至少有以下1种临床症状:a)口腔炎;b)颈部淋巴结炎,c)咽炎
3.完全无症状的间歇期
4.生长发育正常
此外,在诊断为PFAPA之前,患儿应该进行临床或遗传学上的筛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已知的周期性综合征。
对症治疗后,PFAPA 转归好,无后遗症,一般青春期会消退。PFAPA并不可怕,家长只需仔细做好“发热记录”,若发现有一定规律,均可帮助诊断,及时诊断可减少家长很多焦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