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统计信息网 > 信息公开 > 业务工作

2019年上半年衡阳县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上半年衡阳县经济运行情况

衡阳县统计局

2019年7月24日)

今年以来,受国家紧缩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措施影响,全县经济从指标上看整体上呈下滑趋势,忧胜于喜,下半年需瞄准短板,措施得力到位,才能有望保证全年目标完成。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 .87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居全市(七县市,下同)第七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3.4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57.97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90.48亿元,增长 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33.7%:52.7%。

(一)三产业发展分化明显

1、农业生产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8亿元,增长2.9 %。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减少,其中油料生产同比下降 0.9 %。畜禽生产特别是肉猪和生猪受猪瘟疫情影响,全县肉猪出栏53.92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5.43万头,下降9.1%;猪肉产量35021吨,减少3521吨,下降9.14%;6月底生猪存栏66.87万头,同比减少7.36万头,下降9.9%;其中能繁母猪6.85万头,减少1.05万头,下降13.29%;羊出栏3.15万只,减少0.05万头,下降1.6;羊肉产量505吨,减少5.6吨,下降1.1%。

2、工业形势不容乐观。1-6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6.35亿元,增长13.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5%,位居全市第七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3、服务业发展提速。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长9.3%,主要是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拉动力较强。其中金融业增长5.9%,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1.6%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0.1%。

(二)新经济发展效果明显         

1、新动能转换加快。上半年,新兴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实施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3%和2.3%。

2、新产品成长加快。上半年,全县优先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着力发展新型工业,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三)需求动力总体上稍显不足

1、基建投资项目紧缩,房地产势头不减。上半年受国家调控地方债务影响,新增项目减少,在建项目缩停,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居全市第七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房施工面积126.2万平方米,增长75.9%。

2、消费市场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4亿元,增长9.7 %,增速居全市第五位。  

3、进出口贸易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县贸易进出口总额5035万美元,下降0.2个百分点。全县实际利用内资20.85亿元,下降7.3个百分点。          

(四)发展环境受国家调控趋紧,经济活力有待提高              

1、内资利用大规模缩减。上半年,全县引进内资项目15个,与去年同期持平,实际利用内资20.85亿元,下降7.3%。这一数据说明了上半年以来全县实际投产资金和项目大规模缩减,受国家调控政策,经济活力受到抑制。

2、规上工业增速放缓。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5%,居全市第七位,从侧面反映规上工业部分景气度降低。              

3、从业情况保持稳定。1-6月,全县城镇从业人员人数较去年下降7.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1.3%,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企业或经济单位生产、营业规模缩减,劳动力减少。              

4、金融存贷运行步伐放缓。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81.57亿元,比年初增长18.7%,反映上半年以来企业融资活跃度降低。           

(五)质量和效益急需稳固

1、财政收支呈分化趋势。上半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1亿元,下降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六位。其中税收收入3.33亿元,增长1.5%;非税收入1.38亿元,下降7.9%。财政八大支出完成41.21亿元,增长18.0%。

2、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0元,增长9.0%,高于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49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7元,增长8.2%,增速平稳。

上半年以来,全县经济运行基本呈平稳发展态势,下行压力较大。因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产业投资占比过低、大项目储备不足导致支撑乏力;财税收入增速难度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困难大于成绩。下阶段,全县上下要抓住机会,奋起直追,加大产业政策调整力度,多引进高科技高质量项目,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累积经济支撑,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确保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化、生态化、休闲化转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新经济全面发力,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态势,力争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