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统计信息网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2014年上半年衡阳县经济形势分析

衡阳县统计局

2014721日)

 

今年以来,我县上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兴县、依法治县”三大战略,明确目标,开拓创新,全县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26亿元,增长9.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居全市县(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4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50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的占比为21.7 :42.3:36.1

(一)“三大产业”稳中有进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3亿元,增长4.3%。全县种植早稻及中稻75万亩,增加3.38万亩,增长4.5%;种植烟叶1.67万亩;油菜籽总产量7.53万吨,增长2.6%;全县生猪存栏100.85万头、出栏94.86万头,分别负增长0.44%0.3%;水产品产量3.14万吨,增长0.96%。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休闲农庄3个,农民合作社19家,家庭农场7家,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4家;土地流转总面积90.52万亩;农机推广进一步深入,新增新式农机具400多台套,新增农机动力1.6万千瓦。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居全市县(市)第一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6 %;工业用电量达21396.8万度,增长26.65%三是服务业逐步回升。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2.45万人次,增长15.3%,实现旅游收入1.14亿元,增长20.8%,旅游产业综合收入7.45亿元,增长2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 %7.2%8.7%19.5%  6.5%16.5%15.5%

(二)“三大需求”稳中有升。一是投资需求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6亿元,增长13.5%。今年第一、二批共计划20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49亿元,其中2000万元以上项目占77%,亿元以上项目达6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半年已开工项目70个,占计划的35%。美佳妮卫生用品新生产线竣工并实现满负荷生产;誉城盛机械制造项目钢结构厂房和办公楼主体竣工;光伏电站及光伏产业产业园一期项目56千瓦示范电站已建成;利德有陶瓷二期第3条生产线已投产;衡泰机械二期已完成车间的设备安装调试并全面投产;娄衡高速衡阳县段已全面进入清表和施工阶段;衡西公路衡阳县段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S315线英陂牌坊至三中路段城市化改造主车道已通车;高新区核心区一期已完成征地4362.53亩,已签约入驻项目31个;“数字衡阳县”建设一期平安城市新建监控点600个。上半年,全县共争取各类项目105个,落实资金7.08亿元,增长15%,落实银行贷款和融资15.3亿元,其中高新区融资已到位3亿元。二是消费需求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8亿元,增长13.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市县(市)第二位。从城乡看,城镇零售额 26.44 亿元,增长13.7%;乡村零售额 4.94 亿元,增长10.0 %。新发展市场主体1015户,其中个体工商户842户,企业150家,其中企业增长117.39%。拥有有效注册商标976件,其中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7件,其中新注册商标158件(国家驰名商标1件)。三是出口需求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3471万美元,增长13.5%,其中出口额2699万美元,增长14.5%。全县新增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5625万美元,增长12.0%;引进内资项目57个,实际到位资金22.93亿元,同比增长2.5%

(三)“三大质量”稳中向好。一是财政收入质量稳定。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5.82亿元,增长12.1%。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增长14.3%,其中税收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9.7%。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2%二是金融存贷质量优化。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15亿元,增长19.71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94亿元,增长17.7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28亿元,增长24.62 %,其中短期贷款20.53亿元,同比增长31.01%;中长期贷款54.17亿元,增长21.29%;贷存比达32.7%三是居民收入质量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5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5元,增长13.5%;增速分别位居全市七县市第一、第二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29.9 %,比上年同期分别持平和下降6.3个百分点。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民办事工作扎实有效,目前已到位投资3.1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1.20%;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的项目有16个,占项目总数的59.26%。上半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5193人,增长31.0%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6.16个百分点,税收占公共财政总收入比重较上年下降2.62个个百分点。收入组织、资金调度、预算平衡等方面困难较大。

(二)工业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统计数据上凸显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工业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下行压力大。规模工业受价格指数调整的影响,统计下行压力加大。二是开工不足。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产业结构不优,资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三是支撑力减弱。5月底全县已对30家属于“关、停、并、转”和空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单位数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25.5%。其中22家企业在5月份的联网直报中,当月数据全部进行了清零处理,8家企业当月停报数据。

(三)农业发展缺乏动力。一是粮食增产难度大。由于连年粮食高产,粮食单产增长空间不大,在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相当困难。二是农业生产效益走低。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人工费用支出大幅增长,加上农资价格居高,农产品价格上涨缓慢,农民增产难增收。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不快,项目储备前期经费不足,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压力较大。

(四)投资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一是重大项目开工不多。全县计划完成51个重点项目只开工19个,开工率仅37.0% 二是项目建设进度不快。上半年,完成投资19.7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27%三是主要评估数据支撑不力。亿元投资项目入统难,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增长乏力;项目建设统计入库进展慢。

(五)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市场消费拉动能力不强。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滑,高端餐饮消费回落;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个数仍然总量少,分别仅占全行业9.8%0.02%的比重。二是重点服务业发展不快。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由营业税推算改为重点服务业联网直报,对统计评估压力增大。目前全县进入国家直报企业只有18家,且单位规模小,占整个行业比重不到1%,对GDP增长贡献率很少。三是一般公共服务性支出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0.68%,比上年同期下降9.56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影响大。

(五)规模经济效益不强。我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11.0%,而“四上企业”数仅占全市7.95 %(全市共3395)。两者占全市的比重相差3个百分点,即“四上企业”个数至少差100个以上。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差距达68%,需新增45家;其次是规上重点服务业、资质房地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和资质建筑业分别需新增30家、15家、10家和4家才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下半年,全县上下必须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企业为重点,精心谋划,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

(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督促业主加快新建项目开工、续建项目建设。二是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履约情况的监督,督促企业按计划进度落实建设资金,形成更多的实物工程量,实实在在扩大有效投资。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高新区投融资公司的土地储备力度,强化市场化运作和经营,做实融资平台;加快推进界牌石市陶瓷工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工业项目续建;抓好现代农业项目,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各类产业和项目规划,转变依托资源招商的理念,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项目、非资源型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三产服务业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

(二)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增强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减税等优惠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三是加大服务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力争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对利德有陶瓷,衡泰、誉城盛机械,恒生制药、维泰等主要骨干企业做到跟踪服务,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扩大产能,抓住市场机遇满负荷生产。四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产业升级步伐,为项目引进、开工以及加快建设创造条件。

(三)做好财政收支工作。一是狠抓税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税种的跟踪管理,继续加强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建立和完善财政收入监控、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将新上项目纳入税收监控范围,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二是优化收支结构。要积极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合理安排支出,优先保证民生支出,进一步压缩行政支出。严格预算执行,强化资金审批,区别轻重缓急,及时拨付预算内资金。

四)把第三产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大引擎。利用高新技术提质改造传统产业。运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和管理方式提升第三产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商业外贸、金融保险、物流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把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形成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要运用科技手段,积极培植行业龙头。集中力量优先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增强产业企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规模效应,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壮大。

(五)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和发展。市政府下达给我县今年“四上”企业培育任务数为45家,力争完成60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加快“四上企业”培育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各相关部门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重心,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四上”企业。 按照“四上”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近标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的总体思路,加强对全县“四上”企业的规范引导,加大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四上”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