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工伤预防是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事先防范职业伤害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效保障从业人员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手段。“重补偿、轻预防”是企业和职工的通病,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作出重要修订,将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之一。衡阳县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贯彻实施《条例》不走样,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加强安全生产,做好工伤预防,保障自身健康,改变过去那种“工伤有保险,出事国家赔,只管干活赚钱”的错误理念,让广大职工明白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是自己的最大福利,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要永远共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从细微处着手,宣传培训促工伤预防
县工伤保险中心采取多形式、全方位的宣教模式,做到了“电视有影、报纸有字、广播有音”,在县电视台多个频道设立专栏,滚动播放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在《湖南日报》、《衡阳晚报》等党报发表典型事例材料,以事例引导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并在交通要道上设有标语横幅和永久性宣传牌,制作了工伤保险政策宣传专栏发放到各类企业摆在墙上显要位置,使工伤预防常识人人皆知。今年7月份中心又组织130余家骨干企业的200多人针对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相关政策法规、企业日常安全生产事项以及工伤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知识开展集中授课培训;培训班结合法律条款和现实案例,详细解读了《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系统阐述了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参保缴费流程、工伤待遇赔付、劳动能力鉴定及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工伤预防知识。现场发放了《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政策汇编》560余册,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宣传挂图130余套,工伤预防宣传品640余份。通过此次培训,各单位相关人员对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相关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工伤保险待遇赔付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为更好地保护参保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契合点着眼,激励机制促工伤预防
一是采取费率激励机制。该县工伤保险中心充分发挥工伤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在工伤保险中实施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促进工伤预防。差别费率根据行业风险类别和职业伤害频率划分不同的费率档次,风险大、事故频率高的企业缴纳的保险费也高,企业为了降低保险费,就会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浮动费率将用人单位的保险费率与上年度的事故频率直接挂钩,根据事故率上升或下降及时调整保险费率。对安全措施、安全状况有好转的企业降低保险费率作为激励。从而督促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而且通过费率激励机制还可以促进安全生产。如该县湖南衡利丰陶瓷有限公司2014年累计发生工伤事故61例,2015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工伤预防工作,工伤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县工伤保险中心及时调整了该企业的保险费率。见微知著,通过一个个企业的工伤预防,全县工伤事故发生频率也显著降低,如2015年全年累计发生工伤事故613例,2016年前9个月,只发生工伤事故387例。
二是采取基金激励机制。该县按照政策对职业健康检查实行基金补贴的激励机制。对企业重视,工作主动的相关企业,组织全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实行政策补贴。如该县得阳鞋厂1300多接触职业病因素的在岗从业人员,分期分批组织体检,所需检查费用按政策实行了基金补助。
从隐患口着力,行业监管促工伤预防
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关联广大农民工,农民工是个特殊群体,其安全生产状况、自身合法权益保护过去是个薄弱环节,建筑施工行业也是高危行业,每年事故频发,将建筑施工行业纳入到工伤保险范畴,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必须加强监管,县工伤保险中心联合县建工局,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伤预防工作。每月都至少组织1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到位,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事故风险,降低了事故发生频率。该县是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非煤矿山比较多,县工伤保险中心联合县安监部门,加强对工矿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有力地保障了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该县还同时加强职业病防范工作,会同县安监部门、卫计部门,要求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制造业等涉及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对健康检查费用实行补贴,从而有效降低了职业病的危害,保障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