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社会救助暖民心
10月23日,刚从农村信用社取到2000元大病医疗救助金的衡阳县关市乡大众村低保对象刘名美,满脸笑容地告诉笔者:“真是感谢党和政府,要不然我家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52岁的刘名美,患有胸椎肿瘤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且今年做手术花费医疗费10万余元,生活尤为困难,该县城乡社会救助局在进村入户审核走访中,得知情况后,立即进行核实并按程序对其给予了医疗救助。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救急难、兜底线”的救助职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实惠,全县建立起以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慈善救济等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今年,在国务院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省、市出台的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后,又相继制定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低保、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实现统一规范操作程序、工作时限和申请要求。
今年4月,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采取编写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领导发表讲话、接受媒体访谈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讲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政策宣传手册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在所有乡镇、社区和村组屋场或人群集中的醒目地方设立固定的低保公示栏,公示救助对象家庭成员、收入、保障金额等相关信息,让群众“无障碍”知晓政策。
为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公开、公正运行,打造“阳光低保”,该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今年5月底到9月底,开展城乡低保大清查、大整改活动,查找疏理出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等10余处低保工作中的不足。整改中,根据不同情况,将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施保,建立动态管理,依程序取消城市低保37户53人,新增城市低保对象47户71人,取消农村低保30户75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91户209人,实现了城乡特困居民家庭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与此同时,建立社会救助申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建立起民政、公安、人社、房产、交通、工商管理等跨部门的居民家庭收入信息比对工作机制。通过各类信息的比对,准确核算和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有效解决过去低保家庭收入核算难、低保对象认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社会救助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为杜绝“人情保”、“ 关系保”、错保、漏保等不合理的低保现象,该县建立了低保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申报,谁把关,谁负责,加大对低保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对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等导致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以及在低保审核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加大对骗取低保待遇人员的查处力度,除追回骗取的低保金外,还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该县还建立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指数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据该县民政局局长方云廷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已投入9700余万元,对8万余名城乡困难对象实施了救助救济,保障五保对象9146人,城市低保对象5910户、10975人,农村低保对象26777户、52345人,五保、低保对象医疗救助101200人次。城市低保补差水平达月人均277元,农村补差水平达月人均110元,城乡低保均达到省里要求的人均补差标准和平均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