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救助管理站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衡阳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在省、市、县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救助”的工作宗旨,不断规范救助工作程序,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站内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年初以来,我站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抓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及时纠正了工作中的不良作风。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全体党员对我县20余户特困受助对象家庭进行了大走访和帮扶活动,并对他们发放了油、大米、衣服等帮扶物资。
二、不断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当前社会民生工作中一项极为复杂,难于操作的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在我县的安全、有序开展,今年以来,我站不断强化责任观念,提升服务水平,从多方面完善保障措施。一是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我站先后完善了后勤服务制度、考勤制度、奖罚制度、救助档案管理制度、日常救助程序、街头主动救助机制六项工作制度。到目前为止,我站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712人次,做到了街头市面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工作安全运行。二是从设施建设上予以保障。今年来,我站先后对存在严重安全影患的雨棚和被暴力对象破坏的风扇、防盗网、电源设施进行了加固修复,对救助墙壁进行重新粉刷,对站内荒地进行了翻种并种植了各类时令蔬菜,站内园林设施全面亮化、美化,为受助对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积极争取各类救助资金
今年,我站已争取救助资金150万元,其中省级救助补助资金12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预算资金3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站内资金压力。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一是救助工作缺乏部门联动机制。由于县里没有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公安、城管、乡镇、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形成有效联动,相互沟通协作不畅通,导致部门之间工作推进难,交接难,部分还存在“踢皮球”现象,给救助对象的身份认定、诊断治疗、救助安置等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二是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痴呆傻对象救助救治安置难。由于精神病人、痴呆傻人员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联系到他们家人,如何安置这些人成为救助工作的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予以长期安置则与政策不符,如果予以长期安置,那么他们的生活、医疗、护理等费用支出相当大。此外,如果政府对这部分人进行长期安置,可能造成社会上部分精神病人、智障人员的家属逃避监护责任,故意任其流浪,将责任推给政府,造成这部分特殊救助对象救助救治安置难。
三是救助经费仍然短缺。我站目前负债多,资金少,救助工作压力大。
明年的工作安排
2015年,我站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县城救助体系,力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安置渠道,确保流浪精神病人、痴呆傻等特殊救助对象有一个长效的安置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争资跑项、设施建设工作,力争年内还清所有基建欠款,确保救助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总之,我站将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紧盯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受助人员合法权益,为创建文明县城,构建和谐衡阳发挥积极作用。
衡阳县救助管理站
2014年11月23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