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助力正风肃纪
据4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浙江省岱山县治理公车私用、公款消费,不用依赖现场暗访,而是借助公安、税务等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盯住“钱迹”和“行迹”,通过查发票、查轨迹,调视频、调数据全面排查“四风”问题线索。在交警大队,打开道路监控一体化平台,只要输入一个公车牌号,设置查询时段,该车的行驶轨迹就能清楚显示出来。通过国税、地税部门网络发票应用平台,也能够排查到公款送礼、公款消费、公款旅游等问题线索。
本省也出现了“互联网+ 纪检监察”模式遏制“雁过拔毛”的范例。如怀化日报4月25日报道,麻阳县把近年来每一笔民生资金以及相关信息录入民生监督平台系统中,后台大数据就会自动“碰撞”、分析和预警。目前已经发现有疑点的问题线索13000 多条,涉及低保、住房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城乡养老等民生事项。在后台,建立了公务员信息、买车人员信息、买房人员信息等八大基础数据,已收录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民生补贴类资金数据30 余万条,有车、房、私营业主等基础数据4万余条。神秘的威力来自于后台的大数据互斥比对。一批民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都是在后台的互斥比对中产生的。
思路决定出路。信息化时代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互联网,都要有“互联网+”思维,反腐倡廉、正风肃纪也不例外。浙江省岱山县运用“大数据”,盯住“钱迹”和“行迹”,通过查发票、查轨迹,调视频、调数据全面排查“四风”问题线索的经验和本省麻阳县“互联网+ 纪检监察”遏制“雁过拔毛”的做法都比较成功,值得各地认真借鉴。
是啊,公车私用总得用,不“动”不行,动则有“行迹”。公款消费总得用钱开票报帐,不报账不可能。用钱开票报账总会留“钱迹”。只要利用好相关信息平台,紧紧盯住“钱迹”和“行迹”,就能“稳坐中军帐”、“ 单捉飞来将”。后台数据清清楚楚,不收手、不收敛的违纪违规者终究难以遁形,被逮住是必然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在“大数据”背景下,没有哪一种违纪违规行为不会留下“蛛丝马迹”,也没有什么“蛛丝马迹”能逃脱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火眼金晴”。笔者认为,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正风肃纪正当其时,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衡阳县纪委 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