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造假,“假”了身份“假”不了法纪
据某市组织部门称,近日在该市正处级干部调整公示期间,有数人被检举档案造假,接到举报经核实后,有2人因档案造假被叫停,不予提拔。
档案造假,“假”了身份“假”不了法纪,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究其原因都是利益在作崇,“挣面子、占位子、抢帽子、捞票子”的“天大好处”令造假者趋之若鹜,不惜铤而走险。遏制档案造假决非小事,这是正本清源,坚决杜绝选人不正、用人不公的必需。遏制档案造假需标本兼治,既做好去存量的“清淤”又做好谋长治的“防污”,是遏制档案造假的利器。一是抓早,抓源头,对库存量的越轨者要全面“清淤”。将过去受益者剔出“系统”, 将严重贪腐者打入“黑名单”, 还历史以真相, 让诚信“回车”于“正轨”。二是抓细,抓关键,建立干部档案任前“扫描”制度。坚持干部档案任前审核,从严落实“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 的规矩 ,对于待提拔的领导干部,档案必须交叉审核,层层把关,形成自查与外部监督的互动机制。三是抓严,抓追究,健全档案主体责任追究制。从严整治,坚持严肃追责不含糊, 顶格处理不手软, 不搞下不为例, 不作区别对待, 谁触高压就“电”谁, 坚持“谁提拔谁担责、谁转进谁担责、谁办理谁担责”原则, 将档案管理的责任清单落实到人, 抓层层,层层抓, 坚决杜绝责任的“真空”, 让责任落地生根,形成“谁造假,谁渎职;谁渎职,谁追责”的高压态势,让人“不准、不能、不敢”造假。
档案无小事, 它是历史的见证, 也是政绩的纪实, 档案造假不仅破坏了人民群众对社会诚信道德的认可,更是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公信的期盼。只要我们反对虚假,匡扶正义, 弘扬正气, 就能营造法治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的事业就能一路高歌, 行稳致远。(湖南衡阳 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