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廉衡阳县 > 纪监在线 > 蒸水廉评

“官员失信”,何以“为官”?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3 17:27:28

“官员失信”,何以“为官”?

 

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超过1100件。失信分为政务失信和个人失信,债务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1121日《人民日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无论个人、单位、国家,信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钱”。信用破产,是最彻底的破产,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在一个圈子里失去信用,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没有谁再愿意陪你玩了,那就等着出局吧。说信用比黄金更重要,一点也没有夸张。良好的信用可以换来“真金白银”,还可以获得黄金也买不来的合作机会。信用不好者,光有“真金白银”,别人未必愿意与你合作,没有不怕“坑”的合作伙伴。

中国人讲究诚信为本,奉“言必信,行必果”为处世准则。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向来以“信”著称。周恩来曾经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写下了“言必信,行必果”六个字,他开启的新中国外交实践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至少在和我们的接触当中,中国外交家证明是完全可靠的”;“他们信守协议的意义和精神。正如周恩来喜欢说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邓小平也强调:“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说话算数、讲信用,这就是中国风格、中国风骨、中国气派,以诚相交、以信立足,折射出泱泱中华的大格局。

信用是交际的基石,人类社会不能没有诚信。如果信用缺失、彼此不能信任,社会运转成本将会成倍升高,甚至无法运行。官员的地位和职责,决定了他们在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中应该起示范作用。社会诚信度高,执政的环境将大为改善。若诚信不存,步入所谓“塔西佗陷阱”,执政将举步维艰,官员也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交易成本也好,执政成本也罢,最终都要由全体国民承担,我们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会成为受害者。

无论政务失信,还是个人失信,都是让人不齿、不可原谅的恶行。如果政绩观正确,能够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就不至于政务失信。如果不崇尚奢华,能够远离赌徒心态,也不会个人失信。何况有的人借钱还不上是因为染上了黄赌毒,有的人借钱甚至是为了“跑官”。物换星移,世事在变,想象中的“利”没有实现,还不上钱也是有的。当然,不排除还有人借钱本来就没打算还,能拖就拖,期望不了了之,属典型的“老赖”思维。

官员失信,民如何信之?官员权力来源于人民让渡,人民以官员承诺服务人民为条件让渡权力。失信官员,老百姓如何相信他的承诺?老百姓怎么会愿意让渡权力给他?笔者不禁要问,“官员失信”,何以“为官”?(衡阳县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