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称同志只是纯洁关系的第一步
2016年11月18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中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称呼的通知》指出,根据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现将在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中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称呼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
此件其实只是河南省新乡市政府办一个内部工作提示,并非正式公文,传达范围有限。但是,文件内容在网上一晒,立即引来热议和围观,点赞叫好声一片。在国际共运史上,“同志”称呼与《国际歌》旋律一样,为团结凝聚共产党人并肩战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党成立之初,党内就互称同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如今,新乡市政府办倡议国家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可以说又前进了一步。
互称同志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不少人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面子观点强,民本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弱。不过,更难的不是形式上互称同志,而是真正成为同志,彼此真做同志。
怎样才能真做同志呢?笔者认为,真做同志“关键少数”是关键。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怎么样,主要领导是关键,他们主导着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果主要领导没有“同志心”、“同志情”,缺少“同志意识”、“同志思维”,习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甚至忽悠役使心态不改,那怎么着也不可能有健康和谐的同志关系。共事志同道合,方能心悦气顺。彼此要珍惜缘份、珍惜情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同志关系、维护组织内的团结。
共同理想是形成良好同志关系的基础。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方能道合,理想信仰迥异的人最终会成为敌对阵营的对手,有的只是拆台、算计、勾心斗角,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怎么可能成为名至实归的同志呢?
人格平等是形成良好同志关系的前提。人格本是天生平等的。但是,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人逐渐被分了高低贵贱,人格也被严重扭曲。有些人自恃高贵,凭借各种优势垄断资源、瞧不起人。长期憋屈,许多人磨光了棱角,习惯逆来顺受、无怨无怒。丧失人格平等这个前提,不能从内心深处高度认知认同人格平等,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同志关系。
规矩和纪律是良好同志关系的守护神。同志式关系不是不讲原则、不守规矩一味“和稀泥”,那是不能成事的糊涂关系。同志之间目标一致、荣辱与共,需要真诚相待、理解帮助,但同时要讲规矩、守纪律。不同岗位职责不同,需要各司其职,需要纪律约束,不能信马由缰、肆意妄为。只有各个战斗岗位都坚守好了,战友们才能共享胜利。无规矩难成方圆,无纪律不成队伍。同志共同奋斗,没有规矩章程和纪律约束不行,那会成为没有统一意志和战斗力的一群“绵羊”。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同志关系的“除锈器”。同志之间要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去除关系中的“锈迹”。要以心换心、交心谈心,去除误会、加深理解,互扫“灰尘”、共强素质,纯洁关系、增进情谊。唯有如此,才能算得上赤诚相待、志同道合、扶助共进。这种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是那些貌合神离、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所谓“精诚团结”所不能比拟的。
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不是改一番称谓互称同志那么简单,互称同志只是纯洁关系的第一步。要形成良好的同志关系,需要彼此理想与共、平等相待、遵章守纪、赤诚帮促。只要诚恳真诚、志同心同为共同理想奋斗,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一定为期不远。(衡阳县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