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办案能手”变“内鬼”
三集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显示,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全国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被问责的纪检干部有4800多人,中央纪委查处的机关干部则达17名。仅中纪委层面出镜的8大“内鬼”中,就有5人曾经是办案能手、业务骨干,参办过诸如薄熙来、白恩培、朱明国、武长顺、万庆良、慕绥新、马向东等闻名全国的“虎案”。
“办案能手”变“内鬼”,令人惋惜。他们由“反腐战士”蜕变为“腐败分子”,不仅严重干扰了案件查办,而且使组织损失了得力干部、伤害了公信力。他们借助特殊岗位及影响力,向地方官员打招呼,帮人升官、安排工作、打官司、揽工程、争项目,严重干扰地方政务,影响中央形象和权威。去除“内鬼”还得耗费资源,“内鬼”就似堤内蚁穴、体内蛀虫,应果断除之,防范再生。
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纪委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干部队伍,为全党全社会树起严格自律的标杆。”这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净化队伍、清理门户、严防“灯下黑”的再动员、再明责、再加压。“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管好队伍、防范蜕变是纪检监察机关永恒而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可等闲视之。
要“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干部队伍”,关键在于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求落到实处、落地生根。诚如是,“办案能手”绝不会变成“内鬼”。
忠诚是灵魂。纪检干部要时刻绷紧忠诚这根弦,忠诚教育必须首要化、常态化,考核中忠诚元素要核心化、具体化。要有负面清单,做到“一票否决”。忠诚的对象是党组织,不是个人,防止庸俗化。忠诚之魂不离,遇事就能从忠诚视角出发,按忠诚标准考虑问题,做出决断。纪检干部要想经受住形形色色诱惑,不被江湖人等在“围猎”中“拿下”,关键在忠诚,这才是根本永恒的防线,这才是有效无隙的保护措施。当年,敌人的酷刑没有能突破先烈的忠诚防线;如今,“银弹肉炮”也休想突破其“后来人”的忠诚防线。只要忠诚常在,别有用心的人肯定无从下手,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忠诚无敌”。
干净是底色。如果一个纪检干部不单纯、不清白、有污点,关系复杂、心思复杂、利益复杂,迟早会影响妨碍工作、甚至会爆发出事。要想干好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自身要干净。“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干净怎么硬得起来?即使看起来“硬得很”,那也是装腔作势,是骗人的假把戏,上不得真台面。不干净又要充干净,扮“两面人”,哪能一门心思工作?还不知道在为谁工作呢?“潜伏者”就是“定时炸弹”,不清除害莫大焉。
担当是责任。不捕鼠要猫干什么?不监督执纪要纪检干部干什么?履责是公职人员的天职,纪检干部就要奋斗在监督执纪、清除腐败的最前线,没有这份担当就是渎职失责,就应当也必然会被追责惩处。唯有把责任压实,担当起来,刻在心头、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无愧于组织、民众、时代和自己。
“办案能手”变“内鬼”,缘于忠诚蜕化、干净不再、担当缺失。只有找回来、常淬炼,方能百炼成钢、百折不屈、矢志不渝、善干善成、善始善终。(衡阳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