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咋开,总理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没关系,你敞开说,此处无禁忌。”李克强总理在11月8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说。此前,一位参会企业家在发言开场白中表示,自己的发言涉及许多问题,“不知是否妥当”。李克强总理的直接鼓励,让现场气氛迅速“升温”,也让受邀参会的专家和企业家更加畅所欲言。(2018.11.9中国政府网)
开座谈会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座谈会咋开,很有讲究。如今一些地方的的座谈会效果不佳,值得反思。关键还是“禁忌”太多,参会者心思太复杂,不能单纯地一门心思开好会,不愿或不能是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一点担当精神、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做到真言直言肯定难,要做到真听直听更不易。
座谈会咋开,总理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开座谈会要效果好,就要打消参会者的顾虑,让他们敢于讲真话、讲心里话。如果存在被扣帽子”、打“棍子”、揪“辫子”的风险,想听到真话就不太可能。当然,参会者要有赤胆诚心,不巴结、不奉承、不讳言,为事业发展和民众福祉敢于且善于进言,会前能够下一番思考和调研的功夫效果会更好。
会议成功与否,主持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主持者要满怀真诚,善于引导、保有肚量,听得懂基层的心声。如果主持者缺乏宽容雅量,面子观念太强,忌讳太多,行诱导限制之能事,结果自然是你忽悠我我敷衍你,你听到了想听的话,我保护自己全身而返。会议中还需要互动、需要交流、需要鼓励、需要肯定,当然也需要辨识、需要澄清。这些都显示主持者的心怀和功夫,能力与技巧。
座谈会的气氛一定要宽松,紧张气氛开不了座谈会。紧张气氛之下,恐怕只能是正襟危坐,坐而不谈,或者假谈空谈。座谈会是要谈出情况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创新度历来与自由度成正关联。因此,在把握大原则的前提下,不要随意设禁区,而应该有打破禁区的胸襟与勇气,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相互启迪。座谈会重在谈,靠参会者谈。言由心生,如果参会者心结不解开,就不会有成功的座谈会。(衡阳县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