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事官员“主动投案”说明啥?
5月20日,三湘风纪网发布消息,常宁市委副书记唐奇林涉嫌违纪,主动投案,目前正在配合衡阳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铁、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士余四位省部级高官先后“主动投案”。越来越多的犯事官员“主动投案”,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
犯事官员“主动投案”说明啥?笔者认为,首先,说明反腐败震慑作用强大。如果不是如坐针毡,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犯事官员绝不会轻易选择“主动投案”。要知道,他们可都曾见过大世面,“主动投案”前绝对经过反复权衡,不是实在躲不了、熬不过、坐不住,绝不会老老实实低下那一贯高昂的头。过去鲜有犯事官员“主动投案”,现在可不一样了。5月9日,秦光荣“主动投案”的消息见诸媒体。仅仅过了十天,19日又爆出刘士余“主动投案”的重磅消息,犯事官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见一斑。从他们的行为选择,可以窥见犯事官员被查处的概率在急剧上升,侥幸逃脱惩罚的机率之低则不言自明。即使有人能够成功外逃,也难免被通缉归案,最终还得回国接受审判。
其次,说明靠关系“摆平”已是昨日黄花。过去,官员摊上事后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找关系“摆平”,而且不少还真行之有效。现在,他们却不得不“主动投案”,以争取依法从宽处理。这说明政治生态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这个重大判断是有足够事实依据的。人们常常讲底线思维,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法纪就是最后的底线、最重要的规矩。脱离法纪轨道,靠关系“摆平”,就是在制造“不平”,是对治理秩序的颠覆,是在酿造祸端,最终必将祸国殃民。法纪有尊严,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会幸福。
再次,说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政策正确且效应明显。“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刑事政策,对于其他犯错者也适用。这一政策根据当事人的主观态度和行为表现依法区别对待、宽严相济,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团伙,有利于提升行政效能,也有利于教育改造大多数犯错者并给予出路,对社会长治久安大有裨益。查处犯事官员不是目的,目的是警示教育大多数,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目的是团结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犯事官员能“主动投案”,彰显出政策的威力及反腐败斗争的成功。(衡阳县 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