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林业局 > 信息公开 > 业务工作

关于印发《衡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蒸扶领[2018]19 

    

    

  关于印发《衡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 

    

各乡镇(界牌园区)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衡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已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衡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8820 

    

    

    

  衡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扶办发[2014]7号)、《关于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见》(湘扶办联[2015]14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扶办发[2017]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衡发[2015]15号)等文件精神,为抓好全县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四跟四走要求,鼓励县内共计214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和帮扶作用,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突出产业扶贫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实现双促双赢 

  二、工作目标 

  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不含整户纳入的民政低保兜底对象户,下同)的13709户贫困户45034个贫困人口实行产业帮扶全覆盖。每个省级贫困村有一个以上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60%以上的省级贫困村建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对80%以上的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年内建设扶贫产业项目214个,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724万元,其中农业特色产业1957万元、油茶产业430万元、光伏产业510万元、电商产业125万元、小额信贷贴息702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年内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今年预脱贫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的路径清晰、底子清楚、机制完善、保障有力,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三、工作重点 

  (一)确定扶贫产业 

  全县确定种、养、加、光伏四大类扶贫产业。优质稻、优质油菜、优质小水果、金槐、湘莲、油茶、金溪黑猪、蔬菜等8个产业为扶贫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将上述8个产业做强、基地做大、加工做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抓好上述8个重点产业的基础上,各乡镇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如特色养殖、香菇、蓝梅、冬枣、西甜瓜、烤烟、药材等。力求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确定扶持政策 

  1、安排产业帮扶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角山米业入股分红、县集中光伏发电、省重点产业帮扶、油茶产业帮扶、人大代表产业基地帮扶、电商产业帮扶、自主发展产业获得产业帮扶资金人平超过1500元的贫困人口除外)给予1500/人的产业帮扶资金。产业帮扶资金分三年予以安排,2018年人平安排帮扶资金500元。 

  2、产业发展资金倾斜。经县级农业、扶贫部门认定,对投资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政策安排产业化发展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实行直接帮扶的,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的20%的产业发展资金,实行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帮扶的,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超过项目财政资金规模的25%的产业发展资金。 

  (三)确定帮扶方式 

  1、直接帮扶。对有劳动力、有发展愿望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组织贫困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帮扶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方式,直接参与产业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扶合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帮扶贫困户的资金和物资(折款)不得低于政府当年拨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该户的产业帮扶资金。贫困户受益年限不少于5年。 

  2、委托帮扶。对缺劳力、缺发展条件的贫困户,用政府支持他们的产业帮扶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委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产业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相互间以合同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项目收益按比例与贫困户分成。年分红比例按不低于投入本金的10%分红给贫困户,且贫困户受益年限不少于5年。 

  3、股份合作帮扶。对有劳力、有资源、有愿望但自己不会干或干不好的贫困户,将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以及自己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折算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贫困户变股东。年分红比例按不低于股金的10%分红给贫困户,且贫困户受益年限不少于5年。 

  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无力耕种的土地进行流转,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规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长久、稳定的利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优先贫困户劳力用工,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确保贫困户劳力获得务工收益。 

  (四)确定工作步骤 

  1、选准产业项目,搞好项目入库。各乡镇、村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现状及贫困户致贫原因等因素,因地因人制宜,选择选准最适合贫困户发展的产业项目,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乡镇、村要召开好贫困户户主会议,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并按要求做好项目入库的申报工作。 

  2、澄清帮扶底子,搞好自主申报。我县前段的产业扶贫存在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基础数据不扎实等问题。各乡镇、村要认真澄清今年及以前各年度产业帮扶人员的底子,对于建档立卡以来一直没有安排产业帮扶的,2018年按人平500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帮扶资金。由贫困户自愿向村委会递交产业帮扶申请报告,填写好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申请帮扶项目、帮扶组织名称、联系电话、贫困户开户银行、一卡通账号等相关信息。 

  3、选好帮扶主体,搞好对接帮扶。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是工商登记、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为贫困户服务、所经营的产业市场前景较好的经济组织。各乡镇要召开好班子成员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认真遴选,坚决杜绝那些皮包公司、空壳企业入选帮扶主体,确保扶贫资金的绝对安全,确保贫困户的利益不受影响。帮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定以后,安排与贫困户一一对接。 

  4、签订帮扶合同,落实利益联结。各乡镇、村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对接帮扶的贫困户签订好产业帮扶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落实利益联结,确保贫困户实实在在增收。 

  5、搞好项目公示,落实审核报批。产业扶贫项目严格按照村申报、乡镇初审、县农业局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的程序办理。各村在201865日前召开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会,确定村级拟申报项目;召开村民代表、村民小组组长、贫困户户主会议,投票表决拟申报项目,要有参会人员花名册、拟申报项目民主决策表、会议纪要;将票决结果在村脱贫攻坚公示栏公示10日,并将公示内容拍照打印存档,公示期满后,如无异议将申报项目资料报乡镇初审。乡镇在7日内审核项目的真实性、必要性以及建设内容、资金概算、预期效益、贫困户参与情况和带贫减贫情况,并进行汇总;乡镇将初审结果(汇总表)在乡镇脱贫攻坚公示栏公示10日,并将公示内容拍照打印存档,公示期满后,如无异议将项目资料报县农业局审核。县农业局在7日内完成送审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可行性论证,对论证合格的项目纳入产业扶贫项目库,并在乡镇报送的汇总表上签具意见加盖公章,一并报送县扶贫办。县扶贫办结合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资金计划,汇总确定项目库储备规模,同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6、落实工作措施,加快项目推进。项目批准后,各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全体干部要全力以赴监督项目的实施,协调、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7、加强绩效评估,抓好检查验收。项目竣工后,各乡镇在10月底以前对本乡镇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和验收,逐一提交绩效评估和考核验收报告。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负责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抽查,对未达到事前约定应扶持扶贫对象人数和预期效益的项目,要及时 

  报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该整改的整改,该追责的追责。 

  8、落实资金拨付,加强资金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跟贫困户签订的帮扶协议,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和义务后,根据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程序,由财政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拨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帮扶贫困户的项目资金要建立专户专账,专款专用,支付给贫困户的收益、物资、生产奖补等必须要有物资、生产奖补发放清单,并有贫困户的签字认可。实行物资发放的,财政凭贫困户签字认可的物资发放清单,把资金拨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生产奖补的,财政把资金拨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镇监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生产奖补和分红资金直接打卡发放给贫困户,相关银行要全力配合。资金拨付和管理,随时接受农业、财政、扶贫、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执行项目批复,违规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程序收回相应资金;对未履行合同责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该主体按合同规定赔偿贫困户损失;对滞留拖欠、截留挪用等故意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移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以上违规违法情况,对负责推选该主体的乡镇有关领导严肃问责。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范振华任组长,副县级干部旷成、县政府办副主任廖卯生、县农业局局长黄明成任副组长,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机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经中心、县烟办、县金槐办、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商粮局、县农开办、县经科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分管副职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明成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抓好产业扶贫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各乡镇(园区)也必须相应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 

  (二)压实工作责任。产业扶贫由农业部门牵头,领导小组其他17个成员部门配合。农业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农业产业扶贫年度实施方案,抓好农业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其他产业扶贫的建议,协调各配合部门,分解落实产业扶贫工作任务,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配合做好扶贫考核工作。扶贫部门负责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数据及产业扶贫对象的基础信息,指导贯彻落实扶贫政策。其他各配合部门立足部门优势和本部门产业特点,制定产业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收集、汇总本部门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并及时向同级产业扶贫牵头部门反馈。各乡镇、村是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主体,党组织书记是产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协调、监督工作,确保帮扶工作任务落实。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产业扶贫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年度脱贫攻坚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调度、督查、通报、考核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就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考核。 

  (四)营造工作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把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工作八大工程之首。产业扶贫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镇村责任主体要主动作为,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广泛动员,激发贫困户参与产业帮扶的热情,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脱贫致富的,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选树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