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有凉血止血、清热泻火之功能。其干燥成熟果实称槐角,有润肠通便、止血凉血的功能。
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及江苏等省,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一15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背面灰白色,疏被短茸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幕钟形,花冠乳白色。荚果肉质,成连珠状,长2.5-6厘米,木裂,种子l-6枚,肾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二)生长习性 槐多生于温带,喜干燥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风、抗污染特性。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为好。 种子一般经催芽后播种,l周左右萌发,贮藏5个月后发芽率为40%。在北方,槐树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开裂,4月下旬展叶,5月中旬为生长盛期,6-7月吐蕾,7-8月为花盛期,8-9月座果,9-io月为果熟期,10月落叶形成越冬芽,进入休眠期,果实经冬不落,成熟过程中,荚果成节状脱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厘米,整平耙细,作畦,畦宽70厘米,施足底肥,每亩用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圈肥3000-4000千克撒于畦面。
2.繁殖方法 可采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根蘖进行分株繁殖。
(1)种子处理 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70一80℃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掺2-3倍细沙,拌匀,堆放室内,催芽时注意经常翻倒调节上下温度一致,以使发芽整齐,一般需7-10天,待种子裂口25%-30%时即可播种。
(2)育苗 于春、秋季条播或穴播,条播法按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镇压,每亩种量10-15千克;穴播法按穴距10-15厘米播种,每亩用种量4-5千克。
(3)假植移栽 在北方,秋末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沟,沟宽1一1.2米,深60-70厘米,翌春接株行距60厘米×40厘米栽植,栽后浇水。根蘖繁殖时,可挖取成龄树的根蘖苗,按株行距1.8米×1.3米开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
3.田间管理
(l)苗田管理 当幼苗出齐后,进行2-3次间苗,播种当年按10-15厘米定苗,5-6月份追施适量的硫酸铰或稀释的人粪尿,7?8月间注意除草、松土。每亩育苗圃场使用25%除草醚0.75千克,施用时除草剂中掺混适量的湿润细土,然后撤到幼苗四周,应用化学除草剂,效果好,节省劳力。
(2)造林养护 槐树多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华北各地用于行道树、庭园树和环境保护林带进行栽植,树冠郁闭期间,对枯枝干杈要及时修剪,保护抚育,美化树形。
4.病虫害防治
(1)溃疡病 幼苗期或移栽后,遇干旱时发生,为害枝干。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施足水肥,增强抗病能力;②用石灰∶硫磺∶食盐∶水按5∶1.5∶2.36混匀,涂在树干上;③对严重病苗,要及时截干,重新养干。
(2)槐尺蠖 为害叶片,多发生在叶繁茂期。防治方法:用澳氰菊酯l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2000倍液进行喷洒。
(3)蚜虫 一般在春末夏初发生,为害嫩梢、嫩叶及花蕾,7-8月为盛期。防治方法:用2.5%澳氰菊酯乳剂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洒。
(四)采收与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和杂质,即得药用的槐米。
加工干燥后的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毫米,直径约2毫米。如遇阴雨天,可烘干或炕干,烘时温度约40℃。
秋后果实成熟,采收后除去杂质,加工干燥,即为槐角。[1]
槐米生长规律编辑
槐米落叶乔木,高15~25m。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7.5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分离,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cm,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全国各地有栽培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后者习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例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白色,其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和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分离,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果期9-10月。槐米性微寒、味苦。用80℃清水浸种5-6h,捞出后掺入两倍的湿沙,拌匀平摊于室内,堆积厚度225cm,上面用湿沙盖严,为避免种子裸露,可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每隔翻倒1次,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有裂嘴后,即可播种。大田垄播,按65cm行距作垄。播时在垄上开浅沟条播,每1hm2需用种子150kg。播后覆土2cm,压实保墒。害有腐烂病,发病时通常于幼苗绿色枝干上先出现溃疡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严重时甚至全株死亡。防治应加强水肥管理,保护伤口,提高苗木的生长势生长习性 槐多生于温带,喜干燥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风、抗污染特性。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为好。 种子一般经催芽后播种,l周左右萌发,贮藏5个月后发芽率为40%。在北方,槐树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开裂,4月下旬展叶,5月中旬为生长盛期,6-7月吐蕾,7-8月为花盛期,8-9月座果,9月为果熟期,10月落叶形成越冬芽,进入休眠期,果实经冬不落,成熟过程中,荚果成节状脱落。种子处理 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70一80℃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掺2-3倍细沙,拌匀,堆放室内,催芽时注意经常翻倒调节上下温度一致,以使发芽整齐,一般需7-10天,待种子裂口25%-30%时即可播种。育苗 于春、秋季条播或穴播,条播法按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镇压,每亩种量10-15千克;穴播法按穴距10-15厘米播种,每亩用种量4-5千克。 在北方,秋末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沟,沟宽1一1.2米,深60-70厘米,翌春接株行距60厘米栽植,栽后浇水。根蘖繁殖时,可挖取成龄树的根蘖苗,按株行距1.8米开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苗田管理 当幼苗出齐后,进行2-3次间苗,播种当年按10-15厘米定苗,5-6月份追施适量,8月间注意除草、松土。每亩育苗圃场使用除草醚,施用时除草剂中掺混适量的湿润细土,然后撤到幼苗四周。[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