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林业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安全为先 良种为本 ——衡阳县着力推动林木种苗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安全种苗为先,国土绿化良种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以种苗使用良种化、苗木供应市场化、种苗管理法治化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引导、规范、监督、服务”等职能,积极推进依法治种,在提高种苗质量的同时,规范种苗市场秩序,强化种苗生产管理、调苗管理,有力促进了我县林木种苗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基地建设,夯实苗木供应基础

加强县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油茶育苗基地60亩,其中轻质大棚油茶育苗基地30亩;建设油茶采穗圃70亩,其中新建40亩,引进一些优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加快繁育工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为造林提供充足的良种优质苗木。县苗圃良种油茶育苗基地被评为全省首批56个定点育苗基地之一和全省15个保障性苗圃之一。2020年油茶育苗60亩,嫁接油茶苗400万株(其中营养杯苗200万株),2021年11月经省林业局现场抽查,苗木合格率为100%,可出圃323万株。2021年,根据我县油茶造林计划,县人民政府组织县财政、县审计、县纪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县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多次调研、商讨,决定全县油茶造林300万株苗木由县苗圃统一供应,以奖补的形式对县苗圃予以补助。

二、抓监督管理,保障苗木供应质量

严格执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对种子来源、苗木销售去向、技术措施都进行一一登记,对苗木生产培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真正做到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大油茶苗木“三证一签”执行力度,对全县所调运的苗木都要求提供“三证一签”手续,即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苗木标签、苗木检验证、苗木产地检疫证。2021年我县油茶造林主要苗木品系主要是县苗圃培育生产的湘林1号、湘林67号、湘林210号。加强对苗木调运的全过程监管,每次调拨油茶造林苗木,都由分管种苗副局长带队,组织种苗站、财务股、局纪检监督员、苗圃、调苗单位等进行现场抽验,当场签字认可。

三、抓指导服务,巩固林木造林成效

建立包片包点实地技术指导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实地指导等途径,使育苗单位掌握了育苗技术,为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合格苗木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县油茶育苗合格率都达到97%以上。建立油茶造林技术服务包干责任制,每年我局选派60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的油茶造林小班,对科学选址、整地打穴、苗木调度、苗木种植、抚育套种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了技术人员与每个乡镇和油茶种植企业的无缝对接。近三年来,举办各类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20余期,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编印《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油茶林生产年事表》等技术资料10万份;选派油茶种植业主50人次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油茶技术培训班;邀请省林科院和市林业局专家到樟木、岣嵝、界牌等乡镇现场传授油茶种植、修枝整形、高接换冠等实用技术,培训人员500余人,有效提升了我县油茶造林水平。

四、抓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强化科技推广,建立科技示范体系,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和先进实用的育苗技术。积极引进“三华”系列品种,建设良种油茶采穗圃;大力推广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提高油茶嫁接成活率。为充分挖掘我县油茶寒露籽优质品种资源,提高我县油茶良种建设水平,2020年,我局与省林业科学院、界牌贡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协作,开展寒露籽良种选育工作。现已完成种质资源调查、良种母树挂牌、第一年鲜果产量测定、出籽率测定、芽苗嫁接、高位换冠及品比林基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林木种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下阶段,我县将继续加大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力度,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种苗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