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污染减少了,空气变清新,城镇更宜居了!”
8
月
12
日,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居民王方佐从市区迁回居住。
\r\n
有数据显示,短短三年间,水口山经开区人口由
4.3
万余人增加到
8
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
46.25%
。
\r\n
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及发展瓶颈,决定让水口山经开区在全市率先走上产城融合“打造现代工业新城”之路。
水口山经开区这个昔日的“工业孤岛”,正从单一“宜业”向“宜居”“宜业”转变,进入产业、城市和人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r\n
以中国五矿金铜项目入驻园区为契机,水口山经开区通过关停并转、转型升级、创新挖潜等措施整合入园,不断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告别“粗放式”发展,走向绿色环保发展之路。
\r\n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常宁市充分利用铅锌铜有色金属化工以及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链之间的横向关联和纵向耦合关系,提高各产业链资源交叉利用,真正做到资源“吃干榨净”,形成有色金属、化工循环化再生产产业集群。今年,水口山有色循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现已有
20
多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有色化工企业整合搬迁入园。
\r\n
这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r\n
2014
年,园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
173
亿,税收约
3.7
亿。预计到
2025
年实现总产值
1000
亿,财政总收入
40
亿。
\r\n
“如果没有产业,城区就会缺乏发展的生机与后劲。相反,如果没有城区作为载体,产业就会缺少平台!”
常宁市委书记曾义国高屋建瓴。
\r\n
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涛认为对水口山经开区而言,建设宜居城市,首当其冲是治污。该区开展湘江两岸工业污染场地、遗留废渣等重点污染问题治理,做到“环保不欠新账,逐步还清老账”。
2014
年,经开区
PM10
平均浓度
0.1mg/m3
,是空气环境质量最好的时候。
\r\n
8
月
12
日,记者漫步在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欣喜地发现集商业、办公、居住、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学校、医院、高档居住社区一应俱全,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具有了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区雏形。
\r\n
同时,按照打造“公园式新城”的思路,生态隔离带、中心公园的建设也即将启动,绿化率将从目前的
23%
提升至
35%
,“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和谐生态蓝图。
\r\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