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科技创新持续升级

 

\r\n
2016 年,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 12 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27 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其中 3 项金奖,获奖总数和金奖数均创历史新高。
\r\n
2016 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4151.1 亿元,同比增长 15.9% ,高于 GDP 增速 8.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7292.3 亿元,同比增长 19% 左右。
\r\n
截至 2016 11 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达 58726 件,发明专利申请量 21563 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06 件。
\r\n
新年前夕,随着下一代地铁项目使用的永磁电机交付,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永磁系列产品“家谱”再次扩容,实现了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海上船舶 3 大领域全覆盖。其亮点,进入了 2016 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的视野。
\r\n
“十三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在三湘大地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书写了怎样的篇章?借助 2016 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的指引,让我们一起打开回眸的大门。
\r\n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成为湖南发展新战略的“一轮一翼”
\r\n
排在 2016 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首位的,是两个会议、一份文件和一次表彰。它们浓缩了湖南对科技创新的渴求和决心,一起指向湖南的美好未来。
\r\n
去年岁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科协第十次全省代表大会同期召开,规模空前。会议印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30 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这是湖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r\n
这一年,创新被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新战略,提出打造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科技规划”升格为“科技创新规划”; 23 人被评为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r\n
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定下了未来 5 年的目标——到 2020 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 10 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 ,建成创新型湖南。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 2020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 2.5% 。“这个指标完成难度大,但我省仍作为核心指标提出,表明了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坚定决心。”全程参与规划制定的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彭富国如此评价。
\r\n
2016 年,我省还被纳入全国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为创新引领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介绍,截至 2016 11 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达 58726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21563 件,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06 件。
\r\n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2016 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4151.1 亿元,同比增长 15.9% ,高于 GDP 增速 8.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7292.3 亿元,同比增长 19% 左右。
\r\n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创新大户和后起之秀各放异彩
\r\n
成果,是科技创新的看点。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装点着 2016 年的湖南科技。
\r\n
入选 2016 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第二至第十条的,都是各自领域响当当的成果。在这个特殊的展台上,既有像杂交水稻团队、轨道交通团队等创新大户续写新篇,更有汇入创新创业大潮的年轻科技人“放卫星”,开启民营企业参与商业卫星发射的先河。
\r\n
自称“永不满足”的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继续前进, 2016 年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取得突破, 7 个百亩片刷新多项单产纪录。其中,云南省个旧市一季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平均亩产 1088 公斤,再创世界水稻百亩片单产最高纪录。
\r\n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袁隆平宣布启动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并对此寄予厚望。该新方法是利用工程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兼有“三系法”育性稳定和“两系法”配组自由等优点,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制种和繁殖简便易行,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尽管目前研究才起步,但给人很多遐想。
\r\n
硕果累累的国防科技大学,是历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榜单“一霸”。 2016 年上榜的成果依然高大上——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新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天源一号”国内首次实现卫星“空中加油”,“天方一号”原创性新概念航天结构发射成功。
\r\n
在卫生科技领域, 2016 年最亮的一颗星当属湘雅三医院王维团队。持续 20 余年的研究,该团队开展的猪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获重大进展,将猪胰岛成功移植到 3 I 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经一年左右观察期,患者胰岛素注射量平均减量超过 50% ,综合疗效指数创国际同期最好水平。可以说,疗效已非常接近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
\r\n
2016 年,省科技厅组织验收了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这些专项取得了系列成果。入选榜单的“湖南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电磁探测系统研发”专项,项目组估算了湖南主要页岩气层系的资源量约 7.66 万亿立方米,并开发出了适合湖南山区地形、页岩气埋藏深、经济实用效果好的广域电磁法和系列仪器。此外,“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经过 3 年多攻关,使湖南竹材利用率由 35% 可提高到 80% 以上。“纳米钨基材料关键技术国际合作研究及产业化”专项的实施,使纳米级硬质合金粉等钨基材料率先在我省实现国产化。
\r\n
2016 年,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 12 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27 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其中 3 项金奖,获奖总数和金奖数均创历史新高。
\r\n
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财政投入、成果转化、资源利用等方面频频出台新举措
\r\n
当创新被赋予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任,一切阻碍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都应当彻底改变。 2016 年,科技体制改革在深水区里前行。
\r\n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政如何投钱?那就是要着力“整合”“引导”,改变“碎片化”“不聚焦”“重复投入”等现象。
\r\n
2016 年初启动的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发布的第一批计划,以产业链串起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所有项目均落子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科技发展。“改变了过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省科技厅规划财务处处长卿涧波说。
\r\n
41 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 优化整合成 5 个类别科技计划后,省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得到聚焦。“ 2016 年在四大领域集中支持了 6 个重大专项。”省科技厅副厅长鲁先华说。
\r\n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如何推动成果转化 ? 政策突出“激励”“松绑”。
\r\n
2016 年初出台的《湖南省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以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改革为主线,从 8 个方面入手提出了 18 条具体措施。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
\r\n
2016 年底,《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以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r\n
部分科技资源闲置和全社会创新要素紧缺并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科技资源如何处理?那就是加快“开放”“共享”。
\r\n
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去年 5 月,“湖南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开通试运行,公众只需登录网站即可检索本省完成的国家级、省属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科技报告。截至去年底,已有 581 个报告上线。
\r\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