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面对经济下行周期
,
湖南紧扣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
今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7.4%,
多个关键数据由负转正
,
呈现出可喜的开局新气象
:
传统工业发挥“压舱”定力
,
新兴业态担当发展动力
,
开放创新激发“巧增长”活力
,
“三力齐发”的势头强劲。
\r\n
定力:传统工业逆势复苏
\r\n
“这波上涨行情超出了预期。”今年一季度
,
作为湖南传统工业支柱的工程机械产品订单猛增
,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记者在三一重工“
18
号厂房”看到
,
包括泵车、拖泵、压路机、消防车等各条生产线都在紧张作业
,
到了晚上厂区仍旧灯火通明。
\r\n
今年
1
至
2
月
,
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
逆转了
2016
年全年下降
5%
的势头
,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机械巨头摆脱低迷。多个工程机械企业负责人认为
,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
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r\n
复苏
,
不唯独是工程机械行业。轨道交通、钢铁、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均逆势增长。在“动力谷”株洲
,1-2
月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增长
3.5%,
结束了去年的下滑
,
比
2016
年全年增速提高
10.7
个百分点。其中
,
中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订单量为近几年来最高。
\r\n
工业经济“晴雨表”——用电量同样释放出向好信号。
1
至
2
月
,
湖南省工业用电增长
2.3%,
扭转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
,
传统支柱型企业的盈利情况明显好转。
1
至
2
月
,
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27.2%,
比上年同期加快
25.8
个百分点
,
增速居中部六省第二。
\r\n
以钢铁为主业的华菱集团
,
在湖南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季度
,
华菱湘钢实现销售收入
148.6
亿元
,
盈利
5.1
亿元
,
创历史新高。而去年
2
月
,
这家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
\r\n
记者采访发现
,
传统支柱工业基数大
,
它们逆势复苏
,
湖南整个经济盘子就稳了。湖南某制造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
,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创新等改革而重拾增长
,
发挥了“旧动能”在新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作用。
\r\n
动力:新兴业态强劲崛起
\r\n
走进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
,
映入眼帘的不是热闹的厂房
,
而是一个个安静的实验室。这个以检验检测为特色的产业园
,
没有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
,
却有着高速的产值增速。
\r\n
“以前检测
PM10,
现在检测
PM2.5,
今后说不定要检测
PM0.5
。我们进入长沙仅两年
,
业务就已翻番
,
这种成长性是一般行业所不能比拟的。”瑞士检测巨头
SGS
湖南区经理廖新华说。
\r\n
“检验检测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业态。”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黄燕介绍
,
当地一季度检验检测产值增长超过
30%,
预计到
2020
年有望增至
200
亿元。
\r\n
在传统产业牵引力减弱的情况下
,
必须有新的产业补位
,
确保经济增长动力不减。湖南省敏锐地抓住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侧”不断变革的契机
,
有意识地培育引领新需求的“前瞻型”业态
,
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动能不断涌现
,
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r\n
湖南省三年前战略抉择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如今
,
该产业已进入裂变式发展
,
每年增速超
100%,2016
年产值达
240
亿元。今年一季度
,
长沙高新区平均每天引进
2-3
家移动互联网企业
,
总数已超
3400
家。
\r\n
一季度
,
湖南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
38.6%,
拉动工业增长
1.6
个百分点。全球智能手机屏幕“巨无霸”企业蓝思科技
,
开春用工缺口达
1.5
万人
,
厂区
24
小时开放的招聘中心映衬出其繁忙场景。
\r\n
老工业基地株洲
,
顶住转型阵痛
,
新业态艰难破局
,
一季度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在大量高耗能企业被关停的情况下
,
一季度工业用电量不降反升
,
表明新兴产业的后劲增强。”株洲市长阳卫国说。
\r\n
活力:开放创新激发市场繁荣
\r\n
在长沙开福区霞凝货场
,
工人正把机械配件、电子产品等吊装上“湘欧班列”
,16
天后这一车车“中国制造”就可抵达德国汉堡。
\r\n
“今年一季度湘欧班列货源持续上升
,
发运列车数、吨位平均增长
48%,
特别是长沙至汉堡班列经常‘爆仓’
,
已从每周
1
班增至
4
班。”湖南湘欧快线公司总经理夏朝辉说。
\r\n
湘欧班列的繁忙
,
是湖南力补外向型经济短板的缩影。一季度湖南外贸全面向好
:
进出口“破零”企业
848
家、“倍增”企业
365
家
,
进出口总值
420.25
亿元
,
同比大增
52.5%,
比全国平均增速高
30.7
个百分点
,
增幅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r\n
对内陆省份而言
,
有了走出去渠道
,
就容易拓开外部市场
,
“活水”才会进来
,
从而激发经济的活跃度。记者采访得知
,
随着长沙至欧洲快速通道打通
,
惠普、华为、富士康等国内外制造巨头已开始或计划在长沙发运货物。
\r\n
日前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再获马来西亚
22
列“米轨”动车组订单。科技创新带来的节能优势是其最大“卖点”。其中一款动车组创新采用电力
+
超级电容的混合动力
,
列车牵引时超级电容器能短时让列车启动加速
,
列车制动时
85%
的制动能量被超级电容回收。
\r\n
创新
,
被湖南赋予了引领经济的重任。
2017
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43
次提到创新。以超级计算机、超级稻、超级列车为代表的科技创新
,
以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
,
刺激了湖南的创新创业大潮
,
迸发出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巧增长”活力。一季度
,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大增
30.2%
。
\r\n
作为“软创新”
,
文化创意产业以“井喷式”增长成为市场繁荣的“润滑剂”。
2016
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出预计达
2470
亿元
,
其中天心区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
,
文创产业对
GDP
贡献率达
8%
。
\r\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