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荷花争相斗艳
航拍衡阳县井头镇上源村荷花
衡阳县夏明翰故居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6月21日在衡阳县台源镇盤江村看到,连片的荷塘里,荷叶高低错落,朵朵荷花亭亭玉立,竞相绽放,微风拂面,淡香飘送,让人心旷神怡。“政府给我们莲种补助,合作社又与我们签订莲子收购合同,今年的莲子产量高,又不愁卖,种湘莲比种水稻划算多了”,正在给荷田施肥的湘莲种植大户冯吉阶笑着告诉记者。像冯吉阶一样种植湘莲的,盤江村有510余户,共种植湘莲1233亩,基本上是全村推进。今年来,衡阳县按照“一线六片二基地”规划,在西界线;湘西草堂、夏明翰故居等“六片”及渣江、台源传统乌莲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共落实湘莲种植1.13万亩,计划至2018年,全县发展湘莲种植2万亩。
衡阳县种植湘莲历史悠久,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其地,莲子优美,冠于湘产。”尤以台源乌莲粒大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由于传统品种种植历史较久,品种退化,产量不高,种植效益低等影响,近年来,衡阳县湘莲产业发展持续走下坡路。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精准扶贫有效途径,壮大湘莲产业发展,今年,衡阳县决定以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大户培植、加工增值、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为重点,把湘莲产业与旅游、观光、休闲融为一体,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发展,打造“百里荷花百里香”的特色湘莲产业带。
位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的王船山故居连日来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驴友”。游客们在“湘西草堂”感受博大精深的船山文化后,置身于故居前面数百亩荷塘里,或嬉戏游玩、或拍照留影、或采摘莲蓬,并将一池美景在朋友圈中扩散,引得圈中“蝴蝶”纷纷闻香赶来。
“这里的荷花从6月到8月,期间前来参观的游客比其它月份多得多,农民的蜂蜜、土菜等土特产一下子就卖光了!”王船山故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来,衡阳县把湘莲基地沿线和周边的名人故居、自然景观、旅游产品进行包装整合,先后开辟了“百里荷花百里香”赏花、观景、思贤旅游线路,打造衡阳县靓丽的湘莲产业风光带,产业开发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目前,该县已在湘西草堂、夏明翰故居、彭玉麟故居、琼瑶旧居、曾熙故居、金兰龙王峡等景区片种植湘莲4000亩。景区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村民腰包也更鼓了。
衡阳县台源镇联兴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在政府倡导下,今年该村共种植700余亩湘莲,其中25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贫困户邱怀合贷到了扶贫贷款,一口气就种植了13亩湘莲,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他家莲子平均每产可达160公斤,按现在市场每公斤20元收购算,每亩产值3200元,除去种莲种、肥料、药水等开支,纯收入2400元每亩。“现在种湘莲,收入翻了番,今年我家也可摘掉‘贫困帽子’了”,邱怀合对记者说道。
今年来,衡阳县将湘莲产业对接脱贫攻坚,对贫困户种植湘莲的优先予以贷款支持,优先给予种苗补贴,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台源、渣江、三湖、石市、曲兰、洪市、金兰等乡镇部分贫困户,以自主种植、流转土地、合伙生产、入社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湘莲生产,通过湘莲产业增收脱贫的贫困户今年有望达300户1000余人。
为打响莲品牌,衡阳县还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大力实行大户适度规模种植,做到规模种植、连片开发。今年,该县共培育湘莲大户种植57户,其中50至100亩25户,100至200亩16户,200亩以上16户,大户种植面积达8971亩,占79.6%。同时,该县湘莲生产全部实现标准化,引进了太空莲36号、寸三莲品种,大力发展台源乌莲品种,所有荷田全部按《湘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产品达绿色无公害标准。据了解,目前来衡阳县考察湘莲生产的客商络绎不绝,台源镇的乌莲还刚结莲蓬,就被客商以合同方式订购一空。
衡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孙鹏伟对记者说,“大力发展湘莲生产,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衡阳县将进一步借助历史名人辈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莲为媒,统筹发展旅游、莲产品深加工等绿色生态经济,做大做强湘莲产业,重塑乌莲雄风”。
(记者 邱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