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衡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20231230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科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市委“三强一化”建设和县委“三五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奋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2024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

1.规上工业增加值。我县共有181家在库规模工业企业,今年12月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当月产值为13.64亿元,去年同期数为16.13亿元,同比-15.4%;1-12月份累计产值为128亿元,去年同期数为141.28亿元,同比-9.4%,增加值增速-3.9%,居全市七县市最后一位。从4月份省统计执法以来,5月份当月产值从-55.97%降到12月-15.4%;增加值从5月份-25.9%降到12月份-3.9%。

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23年我县年度目标任务24家。年初我们建立了“小升规”、“项转规”重点培育库,将民康农业、绿色环球、大匠农业等40家企业纳入其中。目前已成功申报25家,排名全市第二。

3.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是17.4亿元,2023年库存剩余6.35亿元,今年1-12月份成功申报7个项目,共投入金额13.45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系统已报数1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2%。

(二)科技创新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县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8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85亿元;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1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家已全部通过认定,第二批申报13家高企有11家通过公示,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暂排名全市第三;截至目前,技术合同成交件数519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累计完成39.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市定23.5亿的年度任务,排名全市第二。

    2.研发经费投入。截至12月份,全县完成R&D支出7.46亿元。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家,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推广新成果新技术3项,建设科技示范基地4个,产学研签约实施项目3个;引导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项目6个、申报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4个,科普专题项目1个;成功打造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衡阳县工作站;科技专家服务团成绩斐然,荣获省级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称号;双创大赛斩获佳绩,我县宏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市赛第二名的成绩参加省双创大赛决赛,取得小微组一等奖并在国赛中取得了优秀奖。

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全县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复核通过1家,净增9家,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占任务的2.25倍,新增数量同比增长25%,新增数量居全市七县市第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山泰化工),我县实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突破。

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全面优化完善全县网络覆盖广度。全县4G全覆盖,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城关及热点区域信号连片覆盖,5G基站建设增幅35.5%,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3.7%,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家庭 7.83 万户,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 91.90%,较上年增长 24.29%二是扎实推进“智赋万企”行动。1-12月,411家企业上云,197家企业上平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12月,智能企业完成数12家,完成率1200%,智能生产线(车间)完成数12个,完成率400%,智能工位完成数70个,完成率466%。今年新增1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得阳鞋业运动鞋智能制造车间成为衡阳县首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新增衡阳市业美纸类制品有限公司、衡阳市雅典娜石英石有限公司为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增湖南盛世威得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塬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市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三是加快制造业两化转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角山米业(数字智慧粮食平台)完成建设,并已正式运行,盛世威德、时光钻石已获评“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喜传天下家居、雅典娜石英石、天天见梳篦等企业“2024年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启建设。

跑项争资取得新成效。全年争资任务11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为2157万余元,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争项争资工作任务。

服务解忧交出新答卷。一是实推进“三送三解三优”行动,今年以来,走访企业、项目165家,发放惠企政策口袋书300余本,收集企业直接反映的问题39个,已解决问题39个,问题化解率为100%(剔除需市级以上协调问题);二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组织181家企业在“湘企融”平台上注册认证,实现政银企资源高效精准对接,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了融资门槛及成本。三是全力做好服务协调,今年时光钻石、天天见梳篦、荣尔电气3家企业进入2023年湖南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湘衡彩印、时光钻石2家企业成功在湖南股交所专精特新专版挂牌。四是组织企业申报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新德力交通材料等20家优质企业上榜,成为“白名单”企业。五是常态化入企开展“潇湘财银贷”服务,截至目前,已为58家白名单企业发放免抵押、低利率的信用贷款8535万元,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开展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今年我县发生的6宗欠款1500余万元,有2宗全部清偿完毕(金额46余万元),有4宗与投诉方达成协议,分期清偿。

三、其他重点工作

(一)常抓不懈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我局制定了《“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工作实施方案》及《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共召开6次局党组会(局务会)专题学习、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全县1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检查企业300家(次),排查隐患19处,目前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5月26日,我局组织部分重点企业召开了工业企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宣讲会,并邀请县应急管理局罗建华副局长现场授课,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宣传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二)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县科工信局始终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及时协调县信访局、县人社局、县改制服务中心等多部门共商共管共治,充分做好应对和处置突发信访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准备。今年以来,共处理信访事项领导交办件2起、信访系统平台件10起,及时反馈回复省巡视组件21件,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全县来看,工业产业门类虽然多,但不强,更缺少产销两旺的巨无霸企业,未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受市场需求疲软、销售不畅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部分投资商处于观望状态或放缓计划进度。已落地的工业项目建设速度慢,如船山时间谷、双创中心等招商势头虽好,但形成规模还需一定时间,难以快速产生效益,工业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二)企业主体培育困难我县2020年至2023年,总计新增76家规上企业,但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且大部分企业实际产值都处于入规标准左右新增有效市场主体缓慢,“小升规”企业后备数量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在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上舍不得投入,效益差、甚至亏损的中小微企业,有想法但资金困难,研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不足成长型培育对象可挖掘潜力不大

(三)企业统计数据支撑不足。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一般是免税,有少部分企业缴税也是数量很少,企业产品销售对象一般为个体,不需要开发票。钟表加工企业因业务上的需要,基本上是用微信对私转帐,纳税申报基本上为零。

五、2024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加强监测调度,做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跟踪监测。多渠道了解掌握各项指标数据每月动态,进行对比分析预测提高分析研判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准性。对企业产值、营业收入等弱势指标紧咬不放,千方百计稳固工业经济基本盘。

(二)抓好企业主体培育。稳步推进工业企业升规培育。加强对“小升规”、“项转规”重点培育库内企业的调度指导和协调服务,推动新建项目投产入规,全力催生一批规上工业企业,为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全面摸排“专精特新”潜力企业,对企业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培育,力争数量上实现新突破

(三)夯实信息基础支撑。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和互联网经济布局深化5G应用创新。全面完成网络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应用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以5G应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8大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

(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持续推进“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深入企业及重点项目一线,走访调研企业运行和项目推进情况,加大纾困解难力度,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全面摸清钟表、陶瓷、机械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短板,深化企业协同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六、两点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县主要招商部门聚焦“八大产业链”和“一主三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构建核心企业带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新路径,精准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集聚、产品门类齐全、上下游配套生态完善的县域产业集群。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膨胀生产规模,深化专精特新发展水平,全方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