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衡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信息公开 > 法规文件
衡阳县委召开专题研究三安公司工作会
\r\n10月3日,衡阳县委书记肖顺生在常委二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安公司有关工作。会议听取了三安公司和关市乡相关情况汇报,形成了一致意见。
会议指出,三安公司自落户衡阳县以来,在发展与建设中经历了很多风雨,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回顾过来一段的工作,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用心服务,三安公司安心发展、加快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但也因周边群众思想难统一,相关部门工作存在不足,干部队伍及双方工作人员言行不当,激发了一些原本可以缓和的矛盾,影响了工程建设进程。
目前,三安公司已进入即将竣工投产的关键时刻,全县上下及三安公司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三安公司迅速投产。一是立足于三安公司尽快投产,加强工作配合。泵房建设要力求加快完工,大尾矿库内的小坝建设要迅速启动,选厂区积存的2万吨铁精粉要尽快运出,采矿区堆料场建设要尽快完工,选厂区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投产需求。三安公司要与县关市铁矿基地建设指挥部、关市乡党委政府通力协作,按分清责任、倒排工期、限期落实的原则,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三安公司10月中旬投产。二是立足于解决问题,加快工作进度。泵房建设要确保在
《湖南日报》浓墨重彩报道
衡阳县转变招商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
编者按:10月18日,《湖南日报》全文刊发了由资深记者朱章安、匡玉撰写的《衡阳县转变招商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纪实》,此文从一个角度展示了衡阳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成果,折射出全县工业经济工作的发展历程。特将其内容摘录如下:
金秋时节,走进蒸水大地,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气势恢宏;一个个建设工地车水马龙,一片繁忙。113万蒸水儿女,用智慧和汗水改写着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华丽转身的历史。
一组数据印证衡阳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矫健步伐:2009年与2007年比,全县规模工业由72家增加到112家,规模工业增加值由14.97亿元增加到30.01亿元,工业税收由5706.6万元增加到9744.6万元,增加70.8%。2009年,全县第二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达35.3%,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高出2.8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今年1-8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税收分别比上年增加33.0%、42.08%,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面对生机盎然的工业形势,县委书记肖顺生感慨万千:“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得益于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大批客户前来投资创业。”
变项目招商为产业招商
走工业强县之路,只有积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变项目招商为产业招商,不断加快企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
近2年,衡阳县充分依托资源优势,集中扶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充分利用特色板块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
由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澳资)投资兴办的衡利丰陶瓷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总用地2050亩,是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首批“双百工程”产业项目之一,也是衡阳县承接的第一个陶瓷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第一、二期8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先后投产,安排3000劳动力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围绕衡利丰陶瓷项目,先后引进了利德有陶瓷、金利丰陶瓷、业美纸业、衡利达塑料以及改装砖等相关企业10多家,陶瓷产业预计3年内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
以园区为平台, 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是衡阳县产业招商的一大亮点。关市乡盛产铁矿石。三安矿业落户不到两年,新雁矿业、长乐矿业、尚卿矿业相继进入。关市铁矿基地从单一的采矿已发展成为采、选、加工“一条龙”式产业链,并形成了与此相配套的运输产业。到2012年,关市铁矿产业基地总产值将超过20亿元。”
产业向园区集聚,也推动了特色园区建设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一区一园四基地”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陶瓷、铁矿采选及加工、医药、制鞋制衣、机械制造、林产品加工等6大产业。去年,这6 大产业实现产值、税收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总税收68.4 % 和71.68 %。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今年8月4日,总投资5亿元的衡泰机械科技项目在衡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奠基。衡泰高科技企业的进驻,表明衡阳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衡泰机械、湘南物流园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项目,已成为衡阳县工业家族中的“新贵”。
近两年,沿海产业转移的浪潮席卷中西部地区,衡阳县的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逐渐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来考察的客商越来越多,准备入驻的项目越来越大。衡阳县决策层并没有被资金、项目的纷至沓来而冲昏头脑,而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把绿色、生态、循环、集约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发展方向,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由“来的都是客”转变为把大项目、品牌项目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招商的先决条件。
近两年,全县通过招商选资、追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利德有陶瓷、衡泰机械、荣阳鞋业等一批科技型、投资过亿的“金凤凰”。
招商选资保证了衡阳县落户项目的品质,全县工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去年规模工业利税率达23.3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规模增加值43.8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由2007年的1.68吨标煤降低到2009年的1.03吨标煤,年均递减率达22%,累计节约21万吨标煤。今年1至8月,全县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合同引资32.6亿元,累计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总数近20个。
变注重政策优惠为营造创业环境
衡阳县党政领导有个共识:土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但仅有优惠政策不行,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投资创业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衡阳县响亮地提出“打造三湘最具魅力投资县”的口号,公开承诺“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我们的政策就尽最大可能放宽到客商满意的程度。”
在衡阳县,有一句话让投资者如沐春风:“围墙内的事老板管,围墙外的事政府管。”对“围墙外的事”,衡阳县创造性地提出“2+1”模式,即所有的县内审批项目的受理部门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县外审批项目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延时未办将启动问责制进行问责。凡新报批的投资项目,只要涉及两个以上的审批部门,就由县政务中心牵头,实行全程“一次性缴费”、“一站式办结”。对重大项目还特别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指定专人为企业全程代办制度,变过去投资者跑机关、求干部办事为干部下企业、帮投资者办事。
衡阳县还大力推进创业环境的硬件建设。先后投资3.5亿元加快“一区一园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50万元建成连接县城英南新区的洪山大桥,完成日供水4万吨的县自来水厂扩能改造工程,对县城2条主干道和11条背街小巷分别进行油化、硬化改造,县城形象明显提升, “全国文明县城” 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亮丽明片。不少外商发出这样感叹:“衡阳县县城美、环境优、服务好,最适宜投资创业。”蒸水大地,又迎来了“大雁回归”的投资热潮。
衡阳县金溪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衡阳县的边陲小镇——金溪镇突破区位劣势,利用丰富的竹木资源,积极发展以竹木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近两年来,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
金溪镇素有“竹木之乡”的美誉,因地处边远山区,交通区位极为不利,工业招商和兴办工业企业困难重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金溪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同样不甘落后,为加快富民强镇步伐,该镇充分利用镇内丰富的竹木资源和大量闲置劳动力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开辟招商引资渠道,着力发展以竹木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近两年来,新办工业企业数量呈现迅速增加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制鞋、石材多种产业格局。到目前为止,镇内共有工业企业24家,其中大小竹木加工企业就有21家,新中竹筷厂、德声竹床厂、横江竹器厂、隆兴竹器加工厂、美家乐食品厂和金溪鞋厂投资规模都在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兴办,不仅解决了竹木的销售难题,还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难题,为促进全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县经济发展局局长欧阳中球、副局长周少毅在金溪镇进行工业招商和新办工业企业情况督查时,与金溪镇党委书记杨志恒、人大主席刘亦文、政协联络工委主任刘国军等党政领导及企业办主任周友松走访调查了部分企业,就今后金溪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金溪镇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和大量闲置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以竹木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工业招商一定还会有更大突破。欧阳中球局长表示,县经济发展局作为全县工业民营经济的主管部门,将不遗余力服务企业,同各乡镇一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全国著名衡阳县籍书法家彭隆彬为“衡阳经济网”题词
彭隆彬老先生祖籍衡阳县演陂镇,现住北京,是中国书画家联会会员,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榜书研会会员。彭隆彬老先生家 乡情结浓厚,对家乡的经济发展颇为关注,在通过“衡阳经济网”了解到家乡衡阳县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形势大好,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后欣然题词——“衡阳经济网推动衡阳经济 服务衡阳企业”,寄予衡阳县民营企业的主管部门经济发展局厚望,并以题词期望“衡阳经济网”为宣传衡阳经济、服务衡阳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r\n
主 编:欧阳中球
编 委:黄杨林 易定生 阳松林 周少毅 蒋文革 王帆 戴朝晖
责任编辑:胡冶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