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衡阳县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始终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服务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县教育局关工委以“科技赋能乡村教育,创新点亮未来希望”为核心理念,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师资培育等多维举措,指导关市镇盘石完全小学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科技教育品牌,取得显著成效。
(衡阳县教育局关工委指导盘石完小第六届校园科技节活动)
高位统筹,构建科技教育发展新格局
县教育局关工委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将盘石完小列为“科技教育示范校”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制定《衡阳县乡村学校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发展路径,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科技课程开发、硬件建设及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协调下,盘石完小先后争取到省级人工智能试点校资格、市县两级科技教育专项经费累计30余万元,为科技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成立由县教育局关工委牵头、盘石完小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科技教育联合工作组”。关工委主要领导定期入校调研,指导学校构建“领导小组—科技教育办公室—科技辅导员”三级管理体系;推动学校与省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湖南大学等1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抓、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网络。
(盘石完小学生在演示趣味科学实验“水中龙卷风+看见声音”)
精准施策,创新科技教育实施路径
针对乡村科技教师短缺难题,县教育局关工委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轨培养计划。通过引智赋能,邀请省级科技教育专家、高校教授入校开展专题培训20余场次,指导学校编写《科技创新实践校本教材》,获评衡阳市科技创新大赛教学方案一等奖。开展外拓视野,累计选派科技教师50余人次赴长沙、广州等地参加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作等高端培训,助力綦恒柏、邵亚楠等教师成长为省级科技教育名师。推进课程体系“四维融合”,激活学生创新基因,县教育局关工委指导学校构建“基础+拓展+实践+创新”四维课程体系,包括开发《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校本课程;开设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10余个科技兴趣班;打造“百药园”“农科园”等户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观察、气象监测等乡土科研项目;设立“小星火创客工作室”,孵化学生专利发明5项,其中綦恒柏团队设计的“新型衣架”获国家专利授权。
(盘石完小课后服务科技作品成果展)
资源整合“三向突破”,破解乡村办学瓶颈
面对乡村学校硬件薄弱问题,县教育局关工委创新资源整合模,向上争取,协调省教育厅、科协等部门,为学校配备创客实验室、3D打印设备等价值80万元的科技教学设施。联合县内企业、公益组织发起“科技筑梦乡村”行动,募集社会资金28万元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园建设。指导学校利用废旧材料开发“低成本科学实验包”,《新雨戏旧瓦》等学生作品被中国科技馆数字博物馆收录。
(盘石完小学生尹博文[左二]在第二十五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中的作品《水火箭打靶获》得国家级赛事铜牌一等奖)
多维赋能,科技教育成果全面开花
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持续指导下,盘石完小科技教育实现从“乡村突围”到“全省标杆”的跨越式发展。近五年,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46项、省级奖项128项,实现衡阳县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赛事中零的突破。2024年,学校航模队斩获全国第三名1项、国家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5项,2名老师入选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人才库。科技教师团队获评“湖南省优秀科技教育集体”,綦恒柏先后荣获“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湖南乡村好校长”荣誉,其科技教育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教育创新实践百例》;青年教师邵亚楠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盘石完小校长綦恒柏于2021年5月30日在北京参加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学校作为“湖南省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三年来累计接待省内外200余所学校参观交流,与金溪中心小学等10所乡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共享课程资源、培训师资300余人次。其“小星火创客工作室”被评为衡阳县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科技关爱留守儿童经验被《科学启蒙》杂志专题报道。
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等荣誉称号,举办校园科技节28次,三年来承办湖南省乡村校长年会、衡阳县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5场次,相关事迹被新华社、光明网、湖南卫视等媒体报道200余次,成为展示湖南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湖南卫视全民科普节目《新闻大求真》栏目组在盘石完小现场拍摄学生的科技活动)
县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介绍,在指导盘石完小科技教育实践中,形成三条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一是“政策+情感”双关怀,既通过制度保障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又以“科技导师结对”“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等人文举措温暖师生。二是“输血+造血”双驱动,既注重外部资源引入,更强化校本课程开发、乡土科研等内生能力建设。三是“创新+传承”双融合,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三小园”传统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乡村科教之路。
(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在指导盘石完小学生AI编程)
未来,县教育局关工委将以“建设湖南省乡村科技教育示范区”为目标,从偏远山乡到三湘瞩目,实施三项提升行动。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县域内20所乡村学校接入“科技双师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青苗培育”行动,设立“乡村科技创新奖学金”,每年资助100名科技特长生。开展“全域联动”行动,构建“县、乡、校”三级科技教育网络,打造更多“盘石样本”,托举起万千学子的创新梦想,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贡献衡阳力量。
编辑:欧阳向前
复审:唐力
三审:王振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