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相对的”。这是湖南娱乐频道正在播放的红色电视连续剧《九死一生》中地下党领导人要求手下搬迁住地的一句台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无时无刻不把安全摆在生命的第一位,把党的利益置于生命之上。在欣赏电视剧精彩台词、回味红色斗争壮观场景的同时,不自觉地联想到涉及千家万户的学校安全。
安全是相对的。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无可厚非,它是建立在经验与教训基础上的科学论断。纵观桩桩件件血淋淋安全事故,大到地震、火灾、马航MH370失航(又说坠毁南太平洋)事件,小到学生食物中毒、学生上学途中被车撞伤等,无一不在偶发或突发之中。事前,谁也不会愿意看到惨烈的结果,更不会对此提出预见,但终究又发生了,可以冒昧地作出结论,不安全因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安全是相对的。从中央到地方,才会把安全视为亲民爱民的头等政治大事予以重视,作为“一把手”实绩工程来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才会把师生安全摆上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位置,在长鸣安全警钟的同时,出台诸如:校长一日目测,教师“一岗双责”,安全教育进课堂、校园值班值勤、巡逻等系列管理措施,以全方位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为目的,真正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在时间上不留空档,在空间上不留死角。如此这些,都是针对“安全的相对性”、安全事故的偶发性和突发性采取的预防措施,最终目标是将安全事故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零。同时,校园安全事故比生产安全事故更难以预料。因为,校园既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而且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不谙世事的幼儿、未成年的儿童和少年,在农村学校,更为特别的是,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亲情缺失、安全缺失、家教缺失的特点尤为突出。突发、偶发的安全事故无不威胁着他们幼稚的生命。如:暴力袭击、乘车、群殴、课间活动、校外活动、网络及社会文化影响的自伤自残、甚至一些动手的课堂活动等。安全隐患有自然的、外来的,人为的,自身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隐藏在孩子们每一天的整个活动时间和空间,这一说法,似乎危言耸听,但从耳闻目睹过的种种安全事故看,无一不是“相对性”判断的结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